[发明专利]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32639.4 | 申请日: | 2013-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陆峻;高鹏程;苑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梁栋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端设备 睡眠 从端设备 睡眠状态 无线收发 无线通信装置 状态切换 通信 配对 断线状态 连接状态 连线状态 确保通信 握手指令 实时性 功耗 回复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通信方法包括:步骤(11),经过睡眠时间后,当前工作状态从睡眠状态切换为无线收发状态,向从端设备发送握手指令;步骤(12),在预定时间内收到从端设备的回复,执行步骤(13),否则执行步骤(14);步骤(13),结束与从端设备的通信后,设定睡眠时间为连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步骤(11);步骤(14),设定睡眠时间为断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步骤(11)。本发明根据连接状态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睡眠时间,既确保通信实时性,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主端设备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
背景技术
配对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两端互相配对的设备。两端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数据进行通信,由于不知道对方设备何时会发送信息,因此两端设备需要长期保持在无线收发状态,保持在无线收发状态需要比较大的功耗。
然而,配对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是在卫浴领域的配对无线通信装置,由于多采用电池供电,因此,设备长期保持在无线收发状态,很容易导致电池供电不足,需要更换电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配对无线通信装置,需要长期保持在无线收发状态,导致功耗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主端设备。
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1,经过睡眠时间后,当前工作状态从睡眠状态切换为无线收发状态,向从端设备发送握手指令,所述无线收发状态下电源处于能够与从端设备通信的状态,所述睡眠状态下的电源功耗低于所述无线收发状态下的电源功耗;
步骤12,在预定时间内收到从端设备的回复,则保存当前连接状态为连线状态,执行步骤13,否则保存当前连接状态为断线状态,执行步骤14;
步骤13,结束与从端设备的通信后,设定睡眠时间为连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步骤11;
步骤14,设定睡眠时间为断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步骤11。
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的主端设备,包括:
激活模块,用于经过睡眠时间后,当前工作状态从睡眠状态切换为无线收发状态,向从端设备发送握手指令,所述无线收发状态下电源处于能够与从端设备通信的状态,所述睡眠状态下的电源功耗低于所述无线收发状态下的电源功耗;
回复接收模块,用于在预定时间内收到从端设备的回复,则保存当前连接状态为连线状态,执行连线切换模块,否则保存当前连接状态为断线状态,执行断线切换模块;
连线切换模块,用于结束与从端设备的通信后,设定睡眠时间为连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激活模块;
断线切换模块,用于设定睡眠时间为断线状态下睡眠时间,当前工作状态从无线收发状态切换为睡眠状态,执行激活模块。
本发明中,主端设备通常的工作状态为睡眠状态,在经过一段睡眠时间后,转为无线收发状态,向从端设备发送握手指令,以检查与从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在结束与从端设备的通信后,重新切换为睡眠状态,同时根据连接状态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睡眠状态,既确保通信实时性,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主端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主端设备的通信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配对无线通信装置的主端设备的结构模块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