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安全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设备及采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11450.7 | 申请日: | 2013-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0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常剑波;周峥;周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A01K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 地址: | 430079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采集 水生 生物 样本 设备 方法 | ||
1.可安全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设备,其特征在于12V直流电通过转换升压后分档输出,对缓冲储能电容C1充电,分频比较模块IC3发出触发启动信号,经过三极管BG1放大后送至光电耦合电路模块IC5,光电耦合电路模块IC5产生脉冲触发信号将高精度脉冲磁场转换单元MT模块触发导通,MT模块接电感L1、监测开关K8;监测开关K8接继电器J1,继电器J1通过三极管BG6接电压电平比较模块IC6,分频比较模块IC3、电压电平比较模块IC6相应频率、电压、电流信号送至16位高精度数据采集卡DAQ进行A/D转换后传给中央处理器CPU分析判断,信号送数字显示模块IC4显示;水下输出负载电阻Z1通过监测开关K8接入继电器J2、三极管BG4的偏置电路,继电器J2接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接发光二极管LED4、LED5、喇叭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全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储能电容C1采用大容量,耐高压的无极性油浸纸介电容。
3.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全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设备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对水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种类、数量;
2)根据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的水域,确定设备的携带方式;携带方式有肩背式,放置在手摇船或机动船上的方式;
3)将网具放置在预定位置,根据采集水生生物样本对象确定输出电磁场强度范围;然后将输出电极根据不同水深放入水中;由操作员启动设备开始工作;
4)正常启动后从16位高精度数据采集卡DAQ获得的采样数据对设备的电压、电流、频率的数据进行监控,数字显示模块IC4显示,电极周围的水域产生脉冲电磁场;
5)所需水生生物样本向脉冲电磁场定向运动至事先预设网具的相应位置,进行捞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水生生物样本为鱼类时,输出电磁场强度设定:电压50~600V、20~80Hz,幅度2~12ms;采集水生生物样本为浮游藻类时,输出电磁场强度设定:电压500~750V、60~100Hz,幅度8~15ms;采集水生生物样本为底栖无脊椎动物或底栖浮游藻类时,输出电磁场强度设定:电压700~990V、80~120Hz,幅度10~20m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样对象在脉冲电磁场中产生定向反应后,中上层鱼类和藻类使用手网或抄网捞取;对中底层浮游藻类和鱼类用拖网捞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栖浮游藻类采用将脉冲电设备电磁场发射极分别与抄网、踢网或带采集器筛网等绑定的方法,引导采集对象向发射极所在位置运动,从而进入预设网具,再进行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4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电线机械振动式除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井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