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97772.0 | 申请日: | 2013-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吕逸杰;郭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0;F21V17/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尤指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制程技术兼容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背光模块提供光线至显示面板上,以显示画面。一般而言,背光模块通常具有光源、导光板、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组合,其中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另一侧,且光学膜片组合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侧。光源用以提供光线,导光板用以将光线导向显示面板,反射片用以将光线反射,以增加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利用率,而光学膜片组合则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可以为棱镜片、扩散片等。目前,反射片皆是藉由透明双面胶带黏贴于导光板的侧边。当光源发出的光线为非白光时(例如,蓝光),便会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可有效避免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的漏光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背光模块,包含:
导光板;
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
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以及
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
较佳的,该透光体为双面胶带或荧光片。
较佳的,该透光体由透明胶体以及荧光粉混合制成,该荧光粉具有该第二颜色。
较佳的,该背光模块还包含量子点增强薄膜,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侧,该第一颜色为蓝色,且该第二颜色为黄色。
较佳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邻或相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导光板;
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侧,用以发出光线至该导光板中,该光线具有第一颜色;
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侧;
透光体,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片之间,该透光体具有第二颜色,该第一颜色与该第二颜色为互补色,使得经由该导光板导引的该光线通过该透光体而产生白光。
较佳的,该透光体为双面胶带或荧光片。
较佳的,该透光体由透明胶体以及荧光粉混合制成,该荧光粉具有该第二颜色。
较佳的,该背光模块还包含量子点增强薄膜,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侧,该第一颜色为蓝色,且该第二颜色为黄色。
较佳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邻或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揭露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是于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设置透光体,且使透光体的颜色与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形成互补色。藉此,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导引而通过透光体时,即会产生白光,进而避免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周边产生漏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光板、光源、反射片与透光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光板100、光源102、反射片104与透光体106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含背光模块10以及显示面板12。于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为液晶显示装置,且显示面板1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7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式进气量调节系统
- 下一篇:基于氢气‑蒸汽涡轮复合循环的储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