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粒化与显热回收工艺及装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89454.X | 申请日: | 2013-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才;曹兴平;王长勇;于伟民;张强;牟永国;冯东峰;黄健;谢印国;黄迪;张宏伟;高洁;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周淑昌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回收 工艺 装备 | ||
1.一种高炉渣粒化与显热回收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是高炉渣的粒化处理,高炉在炼铁时产生的高温液态渣通过渣流槽(1)进入粒化装置(2)的渣口形成液态渣柱,液态渣柱在粒化装置(2)内铣刨粒化刀盘(3)偏心位置的上方落下,旋转的铣刨粒化刀盘(3)将掉下的高温液态渣飞快切碎,形成≤5mm左右颗粒,被切碎的液态颗粒通过离心速度飞入喷淋冷却区,并以每秒10℃的降温速度将渣粒冷却到凝固点温度800-1000℃之间;第二步:高温炉渣的显热交换处理,将第一步粒化后800-1000℃颗粒渣送入显热回收装置的滚筒a(4)与滚筒b(5)内,颗粒渣在显热回收装置(19)内设置的蜂窝式热交换器装置(6)的带动下进行螺旋抛物方式运行,同时与蜂窝式热交换器装置(6)进行热交换;第三步:热能发电,通过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使蜂窝式热交换器装置(6)内的闭路循环水系统产生饱和蒸汽,然后通过蒸汽输送管道(7)将饱和蒸汽送至发电机组(8)进行发电;第四步:渣的排放与输送,将第二步中得到的经过热交换颗粒渣的温度降到所设定的温度后,通过显热回收装置(19)的排渣机构(19-16)将颗粒渣送至链式输送机构(9)上,然后将颗粒渣输送到储存区域内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渣粒化与显热回收工艺,其特征是:显热回收装置(19)的热力循环系统采用双卧式滚筒a(4)与滚筒b(5)并联轮流工作的方式,当滚筒a(4)开始进高温渣热交换时,滚筒b(5)开始排渣,为第二批热渣的到来做准备,当滚筒b(5)排渣时,闸阀b(12)、闸阀d(14)、闸阀e(15)、闸阀g(17)关闭,将闸阀a(11)、闸阀c(13)、闸阀f(16)、闸阀h(18)打开,热力循环系统中的水进入排渣滚筒b(5)利用余温对水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入滚筒(4)通过热交换转变成饱和蒸汽,反之,滚筒a(4)排渣,滚筒b(5)热交换时,闸阀b(12)、闸阀d(14)、闸阀e(15)、闸阀g(17)打开,将闸阀a(11)、闸阀c(13)、闸阀f(16)、闸阀h(18)关闭,热力循环系统中的水进入排渣滚筒a(4)利用余温对水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入滚筒b(5)通过热交换转变成饱和蒸汽,保证热能供应的连续性。
3.一种高炉渣粒化与显热回收装置,主要由相互连接的渣流槽(1)、闸阀(11-18)、蒸汽输送管道(7)、发电机组(8)、链式输送机构(9)、水泵(10)组成;其特征是:还包括带有铣刨粒化刀盘(3)的粒化装置(2)、滚筒a、b(4、5)、蜂窝式热交换器(6)、显热回收装置(19);显热回收装置(19)主要由两组卧式各自带有蜂窝式热交换器(6)的滚筒a(4)、滚筒b(5)并联安装组成;在带有蜂窝式热交换器(6)的显热回收装置(19)的右侧上方安装有带铣刨粒化刀盘(3)的粒化装置(2),粒化装置(2)的进渣口位于在高炉出渣用的渣流槽(1)的下方;在显热回收装置(19)的左侧下方安装有链式输送机构(9);在卧式滚筒a、b(4、5)的轴中心两侧安装有蒸汽输送管道(7)与发电机组(8);在发电机组(8)的循环水管道上安装有水泵(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炉渣粒化与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显热回收装置(19)由滚筒a(4)、滚筒b(5)、蜂窝式热交换器(6)、滚筒外壳(19-1)、电动机减速机(19-8)、滚筒齿环(19-7)、环形导轨(19-2)、托轮机构(19-3)、保护装置(19-6)、排渣机构(19-16)、安装在地基(19-5)的托轮支架(19-4)组成;在滚筒a(4)、滚筒b(5)外径的径向中线的两侧各自安装有环形导轨(19-2);滚筒a(4)、滚筒b(5)安放在托轮机构(19-3)的托轮上;环形导轨(19-2)的外径表面置于托轮机构(19-3)的托轮辊面上;托轮机构(19-3)分四组,每组托轮分别安置于滚筒a(4)、滚筒b(5)径向中线的两侧与轴向两侧的下方,托轮机构(19-3)与地基(19-5)上的托轮支架(19-4)连接;保护装置(19-6)安装在滚筒a(4)、滚筒b(5)外径的径向中线的两侧,其上部的内表面与环形导轨(19-2)的外表面接触,下端与托轮机构(19-3)连接;滚筒齿环(19-7)安装在滚筒a(4)、滚筒b(5)的右侧与电动减速机(19-8)输出轴上小齿轮连接;在滚筒a(4)、滚筒b(5)的内表面安装有锚固件(19-9);在锚固件(19-9)内表面安装有菱形蜂窝式热交换机构(19-11);在滚筒a(4)、滚筒b(5)的左侧下部安装有排渣机构(19-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94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有效防止拉弧的磁保持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灯泡成型部的泥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