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循环发电装置及电动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66453.3 | 申请日: | 2013-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树林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 地址: | 56440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发电 装置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内循环发电装置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逆变器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持续为用电设备供电。一段时间后,蓄电池内的电量用完需要使用充电器再次为其充电。即目前的蓄电池在一次充满电后使用时间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发电装置及电动车,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发电装置,包括蓄电池、逆变器、充电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充电器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的输出端还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充电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该内循环发电装置还包括连接在蓄电池与逆变器之间的短路开关。
优选地,蓄电池的额定输出电压等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蓄电池的额定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流。
优选地,充电器的额定输出电压等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充电器的额定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内循环发电装置;内循环发电装置的蓄电池为电动车内部的蓄电池;用电设备为电动车,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动车的动力装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发电装置及电动车,与现有技术中的使用时间短的蓄电池相比,其蓄电池与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然后逆变器的输出端再连接充电器,而充电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则从逆变器输出的高压交流电或直流电一方面可以供给用电设备使用,一方面可以经充电器再给蓄电池充电,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循环发电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发电装置,包括蓄电池101、逆变器105、充电器106;逆变器105的输入端与蓄电池101连接,逆变器105的输出端与充电器106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105的输出端还用于与用电设备104连接;充电器106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0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发电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使用时间短的蓄电池相比,其蓄电池与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然后逆变器的输出端再连接充电器,而充电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则从逆变器输出的高压交流电或直流电一方面可以供给用电设备使用,一方面可以经充电器再给蓄电池充电,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该内循环发电装置还包括连接在蓄电池101与逆变器105之间的短路开关103。即为了避免该循环电路短路,在蓄电池与逆变器之间连接有短路开关。当电路短路时,短路开关断开,使逆变器与蓄电池及充电器的输出端断开连接,从而起到短路保护的作用。另外,该短路开关103还具备开启或关闭电路的作用。
优选地,蓄电池的额定输出电压等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蓄电池的额定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流。
优选地,充电器的额定输出电压等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充电器的额定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内循环发电装置;内循环发电装置的蓄电池为电动车内部的蓄电池;所述用电设备为所述电动车,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车的动力装置连接。即该蓄电池使用时间长,使电动车的行驶距离增加。该蓄电池可以在启动之初使用,通过该内循环发电装置的使用,可以使该蓄电池为电动车的供电更持久。
该内循环发电装置除了可以应用于电动车外,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商业、家庭、户外等各种场所的各种用电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树林,未经周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6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