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状Bi2S3粉末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43716.9 | 申请日: | 2013-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6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斐;马笑轩;武怡;张陆萍;陈彦伟;王皓石;宋飞莺;刘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29/00 | 分类号: | C01G29/00;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bi sub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硫化铋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状Bi2S3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的特殊性,具有许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航空航天、军事以及电子等领域。Bi2S3是一种直接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其能隙是1.3eV,广泛应用于光电池材料、光电二极管材料、传感器和催化领域。
目前,硫化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模板法、沉淀法、微乳液法、水热法、溶剂热法、γ射线照射法、微波法、回流法和模板法,制备出了颗粒状、棒状、带状、刺猬状和花状的硫化铋。虽然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制备形貌独特的Bi2S3纳米材料,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微乳液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离不开特殊的表面活性剂或溶剂,而溶剂有毒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γ射线照射法、微波法、回流法和模板法离不开专门的设备。这些不足之处限制了Bi2S3纳米材料的工业生产和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形貌独特的Bi2S3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仅需要硫源、铋源,无需有毒性、易污染环境的有机溶剂,低温条件下即可制备成片状Bi2S3粉末的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铋源与浓酸按质量-体积比为1g:1~1.5mL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配制成0.12~0.24mol/L的铋源溶液,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铋源溶液的pH值至2~4,60~80℃静置6~8小时,超声分散成悬浊液,按照铋原子与硫原子的摩尔比为1:2~3,向悬浊液中加入0.24~0.36mol/L的硫源水溶液,搅拌均匀,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或浓酸调节pH值至2~9,60~80℃静置36~48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干燥,得到片状Bi2S3粉末。
上述的铋源是硝酸铋或氯化铋;浓酸是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水溶液或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水溶液;硫源是硫代乙酰胺或硫代硫酸钠。
上述片状Bi2S3粉末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将铋源与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水溶液按质量-体积比为1g:1~1.5mL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配制成0.12mol/L的铋源溶液,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铋源溶液的pH值至2~3,80℃静置8小时,超声分散成悬浊液,按照铋原子与硫原子的摩尔比为1:3,向悬浊液中加入0.36mol/L的硫源水溶液,搅拌均匀,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pH值至3或9,80℃静置48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干燥,得到片状Bi2S3粉末。
上述的片状Bi2S3粉末的制备方法中,或者优选将铋源与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水溶液按质量-体积比为1g:1~1.5mL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配制成0.12mol/L的铋源溶液,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铋源溶液的pH值至2.5,60℃静置8小时,超声分散成悬浊液,按照铋原子与硫原子的摩尔比为1:3,向悬浊液中加入0.36mol/L的硫源水溶液,搅拌均匀,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pH值至4~7.5,60℃静置48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干燥,得到片状Bi2S3粉末。
上述的片状Bi2S3粉末的制备方法中,或者优选将铋源与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水溶液按质量-体积比为1g:1~1.5mL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配制成0.12mol/L的铋源溶液,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铋源溶液的pH值至2~2.5,60~80℃静置8小时,超声分散成悬浊液,按照铋原子与硫原子的摩尔比为1:3,向悬浊液中加入0.36mol/L的硫源水溶液,搅拌均匀,用质量分数为22%~25%的氨水调节pH值至4.5~9,60~80℃静置48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干燥,得到片状Bi2S3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