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及专用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24513.5 | 申请日: | 2013-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曹茂永;范迪;孙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L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二次 风配风 方法 专用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泥循环流化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煤泥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及专用锅炉。
背景技术
煤泥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给料方式有四种:炉顶给料、炉膛中部给料、回料阀给料和密相区雾化给料。其中煤泥炉顶给料燃烧的方案是由浙江大学提出的,其主要燃烧原理为:由细颗粒组成的煤水混合物被以较大体积的凝聚态经锅炉顶部送入高温炉膛内,在高温状态下迅速凝聚成团,如果能够在炉膛中停留足够的时间,凝聚团内部水分气化会发生热爆,形成更小的煤泥团,然后再凝聚,再热爆,当煤泥落至循环流化床底部时,凝聚团的热爆全部消失,未燃烧完全的煤泥颗粒则在流化床上燃烧。从燃烧原理看,炉膛内煤泥的悬浮与停留时间和炉膛燃烧中心的供氧量是决定煤泥高效燃烧的关键。
如图1所示,采用属于现有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泥存在煤泥在炉膛1′内悬浮与停留时间太短,炉膛1′中心燃烧区域缺氧严重,燃烧区距离炉膛1′上部烟气出口3′近,使热爆过程中未完全燃烧的煤泥碎屑很容易随着烟气进入分离器或尾部烟道等问题,最终导致煤泥燃烧不充分,飞灰可燃物高。从二次风室出来的二次风管2′与锅炉的炉膛1′下端相连,进行二次风的输送。虽然可采用增加炉膛1′高度来提高煤泥在炉膛1′内的悬浮与停留时间,加大二次风供风量改善燃烧区缺氧,采用高效分离器来降低燃料扬析损失等措施,但这些方法均受结构复杂,制造与运行成本高,运行可靠性差等因素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煤泥燃烧更加充分的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及专用锅炉。
本发明中的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二次风室或二次风箱,使用两根二次风管与二次风室或二次风箱相连,二次风沿着两根二次风管进行输送;
B、两根二次风管中的二次风分别从锅炉的相对两个侧壁上输送到炉膛内,每个侧壁处的二次风都从该侧壁上的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二次风入口输送到炉膛内,使两侧的二次送风为交错送风;
C、使锅炉两侧每个二次风入口的二次风都倾斜向下输送至炉膛内,调整二次风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5~30度。
本发明中的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调整锅炉两侧二次风入口的位置时,将其中一侧的二次风入口设置在锅炉烟气出口的下方,并使位于最上方的二次风入口靠近烟气出口设置。
本发明中的专用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顶壁连接有煤泥管道,侧壁的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炉膛的相对两个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二次风入口,所述二次风入口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向下倾斜布置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度,所述两个侧壁上的二次风入口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每个侧壁上的所有二次风入口的进风端都分别与一根二次风管相连通,每根二次风管的另一端都与二次风室或二次风箱相连。
本发明中的专用锅炉,其中所述炉膛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的二次风入口设置在烟气出口下方,位于该侧壁最上方的二次风入口靠近烟气出口设置。
本发明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及专用锅炉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中通过在炉膛相对两个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设置至少两个二次风入口,二次风入口的出风端向下倾斜布置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为15~30度,在竖直方向上,将两个侧壁上的二次风入口设置为交错布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二次风递接式多级配风网络。二次风从炉膛的一个侧壁的位于最上端的二次风入口进入炉膛内,其会干扰煤泥的直线下降路径,煤泥会向另一个侧壁移动,此时另一侧壁最上端的二次风入口也吹出二次风,这样煤泥又会作折返运动,如此往复循环。这样该二次风递接式多级配风网络就延长了煤泥的下降行程,并对炉膛中逐渐下降的煤泥燃料进行多级逐步补充燃烧风,即补充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这样就能使进入炉膛内的煤泥燃烧得更加充分。
本发明循环流化床二次风配风方法及专用锅炉中将炉膛的一个侧壁上的二次风入口设置在锅炉烟气出口的下方,并使位于最上方的二次风入口靠近烟气出口设置,这样当最上方的二次风入口吹出二次风时,其能够阻挡过多的煤泥碎屑从烟气出口处飞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专用锅炉的结构图;
图3为使用本发明中的专用锅炉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4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鲨鱼钳链/绳限位机构
- 下一篇:水面无人艇的单柱式上层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