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72911.7 | 申请日: | 2013-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分割 固体 蓄热器 | ||
1.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包括固体粒块,保温材料,循环泵,流体箱,壳体,其特征是:设置有一对公用的蓄热器充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充热出口管道,以及有一对公用的蓄热器放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放热出口管道,蓄热器与蓄热器充热或者放热进口管道及充热或者放热出口管道进行连接,在公用的蓄热器充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充热出口管道上,以及公用的蓄热器放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放热出口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门,通过设置的不同的阀门的开关,实现蓄热器的组合和分隔;将公用的充热管道进口管道与公用的放热出口管道进行连接,同时将公用的放热管道进口管道与公用的充热出口管道进行连接;循环泵和换热流体箱连接在公用的管道上;
至少有一个充热蓄热器以及至少一个放热蓄热器,充热蓄热器的温度高于放热蓄热器,充热蓄热器与公用的蓄热器充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充热出口管道进行连接,一个放热蓄热器与公用的蓄热器放热进口管道与蓄热器放热出口管道进行连接;
充热蓄热器或者放热蓄热器为至少包含一个腔体的容器,腔体上设置有一个进口与一个出口,腔体内包含有固体粒块蓄热材料;
当一个充热蓄热器进行充热时,打开其上的充热管道进出口的阀门,同时打开放热管道上的蓄热器的阀门,换热流体由循环泵驱动,从充热蓄热器中流过将流体加热,后流入到放热蓄热器中,将热能提供给放热蓄热器,实现热能的充放;
将多个充热蓄热器与公用的充热管道进行连接,同时多个放热蓄热器与公用的放热管道的进口与出口进行连接,同时打开不同的蓄热器的开关阀门,就可以实现蓄热器的组合和分割的进行充放的蓄热和使用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固体粒块为由金属或非金属或其混合物组成的颗粒或者/和砖块,或者自然界存在的沙粒、鹅卵石、小石块,固体粒块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菱形、扇形、不规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在固体粒块上加工有凹或/和凸部位,或者在固体粒块上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或者与其他器件连接的连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两个固体粒块之间的凹或/和凸部位构成一个通道;用于流体进行流通;所构成的通道为柱体、多面体、抛物线体的一种或其组合,流体可以在流道内流动并被压缩或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在固体粒块内设置有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蓄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保温材料选择下列:纳米微珠、硅微粉、真空层、聚氨酯、聚苯、珍珠岩、玻璃纤维、保温水泥的一种或多种;在外部保温材料外部还设置有另外的外部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在容器上还是只有可以使固体粒块进入的进口以及出口,或者设置有一个可以开启的盖子,可以将固体粒块放入后容器后,再将盖子对容器进行密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流体为气体、液体、超临界体、等离子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内部流体的进口与流体的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管道,将流体的进口与出口通过管道相互连通,使得流体可以在管道内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组合分割固体粒块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管道选自下列一种或组合:
A、螺旋管;
B、管道的内部或者和外壁设置有换热翅片;
C、弯曲的管道;
D、其直径可以变化的管道;
E、管道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与固体粒块相互连接的凹凸结构;
F、由不同的金属复合而成的管道;
G、管道的内或者外壁上设置有防腐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9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