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及其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71241.7 | 申请日: | 2013-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华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北方芯动联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C3/00;B81B7/00;B81B7/02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陆淑贤 |
| 地址: | 23304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ems 芯片 圆片级 封装 方法 及其 单片 超小型 | ||
1.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步骤为:
(1)硅穿孔圆片形成:在第一圆片上蚀刻出槽,槽中填入绝缘材料;在第一圆片上蚀刻出上腔体,上腔体深度为1~5 μm,制得硅穿孔圆片;
(2)第一键合圆片形成:将硅穿孔圆片与第二圆片键合在一起,磨削第二圆片形成MEMS层,并在MEMS层上蚀刻出MEMS结构,形成第一键合圆片;
(3)盖板圆片形成:在第三圆片上蚀刻出下腔体,并在第三圆片上制作密封材料层,形成盖板圆片;
(4)第二键合圆片形成:将制得的第一键合圆片与盖板圆片通过密封材料层键合在一起,MEMS结构位于上腔体与下腔体围成的密封腔内;磨削硅穿孔圆片,露出槽,形成隔离沟,隔离沟将硅穿孔层分为密封区、垂直电极和导电柱,MEMS结构通过键合块与导电柱电连接,从而形成第二键合圆片;
(5)MEMS圆片形成:在第二键合圆片上淀积绝缘层,绝缘层上蚀刻出通孔,在绝缘层上淀积并图形化金属导线层,同时,通孔中也淀积有金属导线;然后在金属导线层上淀积绝缘材料作为钝化层,在钝化层上淀积金属层作为屏蔽金属层,蚀刻屏蔽金属层和钝化层形成压焊窗口,形成MEMS圆片;
(6)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形成:切割MEMS圆片,形成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第一圆片是重掺杂硅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第二圆片是重掺杂硅圆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三圆片是重掺杂硅圆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密封材料层是SiO2、低温玻璃或有机绝缘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密封材料层是导电金属或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芯片圆片级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还可以图形化屏蔽金属层,使屏蔽金属层分布在导电柱和垂直电极正上方。
8.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由盖板、MEMS层和硅穿孔层键合而成,盖板上至少有一个开口向上的下腔体,硅穿孔层上至少有一个开口向下的上腔体,上腔体、下腔体与MEMS层共同围成密封腔,MEMS结构位于密封腔内,盖板与MEMS层间有键合材料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腔体的深度为1~5 μm;
所述硅穿孔层上刻蚀有隔离沟,隔离沟内填充绝缘材料,隔离沟将硅穿孔层分为密封区、垂直电极和导电柱,MEMS结构通过键合块与导电柱电连接;
硅穿孔层外表面至少有一层绝缘层,绝缘层上开有通孔,绝缘层上至少有一层图形化的金属导线层,金属导线层通过绝缘层上的通孔与导电柱和垂直电极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上至少有一层钝化层,金属导线层包裹在钝化层中,钝化层上至少有一个压焊窗口;
钝化层上至少有一层屏蔽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金属层覆盖整个钝化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片超小型MEMS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金属层位于垂直电极和导电柱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北方芯动联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北方芯动联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2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组线用改性耐高温尼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式可移动快速加油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