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原理冷却的微热光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70893.9 | 申请日: | 2013-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鸽平;虞永川;马春花;陆平;王俊;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F23D14/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路 热管 原理 冷却 光电 系统 | ||
1.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原理冷却的微热光电系统,由微燃烧器(1)、光电转化系统和光电池冷却系统组成,光电转化系统位于微燃烧器(1)的两侧,光电池冷却系统位于光电转化系统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燃烧器(1)包括玻璃遮罩(13)和设置在玻璃遮罩(13)内腔中的微燃烧室(17),微燃烧室(17)由微燃烧室外壳(16)和位于微燃烧室(17)顶部的多孔介质顶板(10)组成,玻璃遮罩(13)底板与微燃烧室外壳(16)底板相平,玻璃遮罩(13)和微燃烧室(17)的两侧及顶部之间均留有空隙,形成氢气预热通道(14)、氧气预热通道(18)和气体混合区,玻璃遮罩(13)的底板上分别布置有与氢气预热通道(14)和氧气预热通道(18)相通的氢气入口(21)和氧气入口(19),在距离多孔介质面板(10)下壁面一定距离,微燃烧室外壳(16)竖壁内侧减薄,形成一个凹腔结构(12),微燃烧室外壳(16)底板设有排气出口(20),在微燃烧室外壳(16)的外侧壁上有选择性涂层(15),玻璃遮罩(13)外侧壁贴合一层玻璃隔热层(2);
所述光电转化系统包括位于微燃烧器(1)两侧的光电池(3),光电池(3)的一侧与玻璃隔热层(2)紧密相连,另一侧与微蒸发器(4)无缝连接;
所述光电池冷却系统由微蒸发器(4)、蒸汽管道(5)、微冷凝器(6)和液体管道组成,微蒸发器(4)两侧竖壁内壁面各设有一块上端倾斜的隔热板(25),将蒸发器分为沸腾腔(23)和2个吸液腔(27),沸腾腔(23)内垂直于蒸发室内壁面平行焊接多片强化沸腾板(24),吸液腔(27)内布置有上端倾斜的多孔毛细芯(28),蒸汽出口(22)位于微蒸发器外壳(9)的顶板中心,回流液体入口(26)设置在微蒸发器外壳(9)的两侧竖壁下部,蒸汽管道(5)位于微蒸发器(4)的顶端,微蒸发器(4)内的蒸汽由蒸汽出口(22)进入蒸汽管道(5),微冷凝器(6)由冷凝腔体(31)和布置在微冷凝器外壳(32)外侧壁面的散热翅片(35)组成,微冷凝器外壳(32)通过密封圈(7)与微蒸发器(4)、光电池(3)、玻璃隔热层(2)、玻璃遮罩(13)的侧壁面相连,组成冷凝腔体(31),冷凝腔体(31)内壁面焊接有菱形交错的冷凝柱(33),微冷凝器外壳(32)的上端面开有蒸汽入口(30),蒸汽管道(5)内的蒸汽由蒸汽入口(30)进入微冷凝器(6),微冷凝器外壳(32)的下端面布置有液体出口(34),液体出口(34)与微蒸发器外壳(9)两侧竖壁下部的回流液体入口(2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原理冷却的微热光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遮罩(13)的顶板内壁与多孔介质面板(10)的外壁之间的气体混合区布置有泡沫铜(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原理冷却的微热光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蒸发器(4)的蒸发室内壁面、冷凝腔体(31)内壁面和强化沸腾板(24)表面采用纵横刨削挤压成形工艺制造纵横交错的沟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08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拧盖机
- 下一篇:用于环形工件渗透检测的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