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52146.2 | 申请日: | 2013-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瑞;冯夏庭;李清鹏;魏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海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多功能 测试 平台 方法 | ||
1.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包括微震动信号采集与发射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均匀顺时针设置在外圆的第一微震监测井(1)、第二微震监测井(2)、第三微震监测井(3)和第四微震监测井(4),依次均匀顺时针设置在内圆的第五微震监测井(5)、第六微震监测井(6)、第七微震监测井(7)和第八微震监测井(8),外圆和内圆同圆心,在圆心处设置有微震动信号发射井(9),第一微震监测井(1)位于微震动信号发射井(9)的正东方,第五微震监测井(5)位于微震动信号发射井(9)的东南方,第一~第八微震监测井(1~8)内设置的微震监测传感器分别与微震动信号采集与发射装置(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震监测井(1)、第二微震监测井(2)、第三微震监测井(3)、第四微震监测井(4)和第五微震监测井(5)均包括大微震监测孔(25)、小微震监测孔(26)、操作平台(52),大微震监测孔(25)和小微震监测孔(26)均垂直开设在基岩(51)上,大微震监测孔(25)的孔径大于小微震监测孔(26)的孔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大于小微震监测孔(26)的入岩深度,基岩(51)构成井体,井体的井口处设置有操作平台(52),大微震监测孔(25)、小微震监测孔(26)和微震动信号发射井(9)依次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微震监测孔(25)和小微震监测孔(26)关于操作平台(52)的圆心对称,大微震监测孔(25)的底部设置有大微震监测孔传感器固定台(30),大微震监测孔传感器固定台(30)的侧部设置有大微震监测孔传感器连接螺纹(31),小微震监测孔(26)底部设置有小微震监测孔传感器固定台(34),小微震监测孔传感器固定台(34)的侧部设置有小微震监测孔传感器连接螺纹(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微震监测孔(25)和小微震监测孔(26)内均设置有监测孔防护管,监测孔防护管的底部连接有监测孔底盖,监测孔防护管与井体之间通过水泥耦合,监测孔防护管的顶部伸出操作平台(52)底部且设置有监测孔防水盖,监测孔防水盖设置有监测孔孔盖密封圈,监测孔防水盖通过螺纹与监测孔防护管连接,实现密封,监测孔底盖上设置有传感器固定台,传感器固定台侧部设置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震监测井(2)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小于第一微震监测井(1)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第三微震监测井(3)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与第一微震监测井(1)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一致;第四微震监测井(4)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与第二微震监测井(2)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一致;第五微震监测井(5)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小于第二微震监测井(2)的大微震监测孔(25)的入岩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六微震监测井(6)除了利用传感器测试孔(23)替代小微震监测孔(26)之外,其他组成结构与第五微震监测井(5)一致,传感器测试孔(23)与水平面成45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七微震监测井(7)除了利用小微震监测孔(26)替换大微震监测孔(25)之外,其他组成结构与第五微震监测井(5)一致,第八微震监测井(8)与第七微震监测井(7)组成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震系统多功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平台(52)设置有防水井盖,防水井盖包括圆环形井盖固定框(11),圆环形井盖固定框(11)一端通过不锈钢合页(19)与操作平台(52)的环形洞壁(38)上沿一端活动连接,圆环形井盖固定框(11)另一端通过不锈钢挂锁(12)与操作平台(52)的环形洞壁(38)上沿另一端连接,圆环形井盖固定框(11)内嵌设有钢化玻璃(13),操作平台(52)的上沿开设有密封槽(39),内置有井盖密封圈(14),操作平台(52)的环形洞壁(38)上开设有电缆线入线孔(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海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海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21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太阳能驱动风扇
- 下一篇:便携式抽油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