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22918.8 | 申请日: | 2013-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常宝国;易云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D9/10;F02D9/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板式 可变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可变进气歧管是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或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进气歧管一端与进气门相连,一端与进气总管后的进气谐振室相连,每个汽缸都有一根进气歧管,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用又长又细的进气歧管,可以增加进气的气流速度和气压强度,并使得汽油得以更好的雾化,燃烧的更好,提高扭矩。(就像捏扁水管后,水流就会更有力)发动机在高转速时需要大量混合气,这是进气歧管就会变的又粗有短,这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混合气,提高输出功率,如果有长短两根进气歧管,在低转速时短进气歧管关闭,发动机使用长进气歧管进气;高转速时则关闭长进气歧管,使用短管进气。
目前,可变进气歧管通常采用翻板来实现长、短进气歧管的切换,或者变换进气歧管的截面积,因此翻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对动力的切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进气歧管翻板,通过一根中心轴串联在一起,相互之间无连接关系,在装配或者工作过程中,翻板易发生角度偏移,导致工作过程中同步性差,从而影响进气歧管切换效果,而且每个翻板两侧均通过塑料支点与进气管两侧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异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本发明不但有效解决传统可变进气歧管的翻板,为单个固定于中心轴上,相互之间无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翻板角度易发生变化,不能同步,从而影响进气歧管的切换效果,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翻板通过塑料支点与进气管道连接,导致发动机异响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可变进气歧管本体(1),可变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口(2)处设置有用于改变进气管道(3)截面的翻板装置(4),其特征在于:翻板装置(4)包括中心转轴(41),中心轴(41)上依次设置有多个翻页(42),翻页(42)在中心转轴(41)上形成同一平面,中心转轴(41)、翻页(42)表面整体均包覆有硅胶层(43),翻页(42)的四周形成硅胶外沿边(44)。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翻页(42)之间的中心转轴(41)上设置有硅胶凸圈(45),翻页(42)数量、间距与进气管道(3)数量、间距相对应,翻页(42)通过两侧设置的硅胶凸圈(45)与进气管道(3)两侧壁滚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翻页(42)与中心转轴(41)的连接孔(421)上设置有加强筋(422)。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翻页(42)、中心转轴(41)上的硅胶层(43)以及硅胶凸圈(45)经模具压合形成一整体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翻页(42)由尼龙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
一、本发明在翻页、中心转轴上同时包覆有硅胶层,翻页四周硅胶外沿边,不但提高了各个翻页在工作过程中角度的同步性,而且同时提高单个翻页的使用寿命。
二、本发明翻页通过两侧设置的硅胶凸圈与进气管道两侧壁滚动连接,消除了传统翻页在转动过程中异响,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翻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可变进气歧管本体1,可变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口2处设置有用于改变进气管道3截面的翻板装置4,翻板装置4包括中心转轴41,中心轴41上依次设置有多个翻页42,翻页42在中心转轴41上形成同一平面,中心转轴41、翻页42表面整体均包覆有硅胶层43,翻页42的四周形成硅胶外沿边44;所述翻页42之间的中心转轴41上设置有硅胶凸圈45,翻页42数量、间距与进气管道3数量、间距相对应,翻页42通过两侧设置的硅胶凸圈45与进气管道3两侧壁滚动连接;所述翻页42与中心转轴41的连接孔421上设置有加强筋422;所述翻页42、中心转轴41上的硅胶层43以及硅胶凸圈45经模具压合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翻页42由尼龙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达到了上述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2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