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03144.4 | 申请日: | 2013-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5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珍;祁洋洋;张明亮;杨富华;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35/34 | 分类号: | H01L35/3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集成 热电器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电子加工及温差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电能是使用最广泛、最便利的能源,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一直以来,电能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往往只有30%-40%的转化效率,也就是说有大约15太瓦的热能消失于周围环境之中,而热电材料能将这些损耗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由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需求,迅速消耗这些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经过预测,石油、天然气将在未来五十年间完全用尽;煤的开采年限也只剩下二百年左右。这些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的废气,还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热电材料作为一种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应用起来无噪声、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就增加一倍。越来越密集的晶体管在工作时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芯片的性能下降。使用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能将这部分热量转换成电能,不仅可以降低芯片温度,提高芯片性能,还可以将转换成的电能给芯片供能。
Bi2Te3/Sb2Te3体系的热电材料,在室温附近其热电转换效率约为7~8%,被认为是最好的热电材料。但是Bi2Te3/Sb2Te3体系的材料机械性能差、资源稀缺、与传统IC工艺不兼容不利于片上集成。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与传统IC工艺兼容。虽然硅体材料热电性能较差,但人们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发现,一维纳米结构的硅纳米线其热电性能远高于相应的体材料。基于硅纳米线的热电器件,与传统IC工艺兼容,可以集成在芯片上,将芯片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降低芯片温度,提高芯片性能,还可以将转换成的电能给芯片供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衬底上淀积一层第一绝缘材料层,作为形成纳米线的硬掩膜;
步骤2:采用光刻和刻蚀的方法,形成纳米线结构;
步骤3:去除纳米线结构上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并在衬底上和纳米线结构的周围填充第二绝缘材料层,以支撑纳米线结构;
步骤4:回刻,露出纳米线结构的尖端;
步骤5:利用光刻和刻蚀的方法,去除纳米线结构一侧周围的第二绝缘材料层,形成基片;
步骤6:在基片上淀积一层第三绝缘材料层,并在第三绝缘材料层上开孔,露出纳米线结构的尖端,及部分衬底;
步骤7:在开了孔的基片上淀积一层第一金属材料层,刻蚀部分第一金属材料层,使其暴露出部分第三绝缘材料层,保留的第一金属材料层在纳米线结构上的为上电极,在衬底上的为下电极;
步骤8:在具有上下电极的基片上淀积一层第四绝缘材料层及第二金属材料层,采用光刻和剥离的方法,使第二金属材料层形成蛇形电阻;
步骤9:在第四绝缘材料层上开孔,暴露出第一金属材料层;
步骤10:在暴露出的第一金属材料层和第二金属材料层上淀积一层第三金属材料层,该第三金属材料层为加厚电极,完成制备。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本发明,由于制备方法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工艺和薄膜工艺,可以有效与CMOS工艺兼容,可以批量生产。
2.利用本发明,可以将热电器件集成在芯片上,可以有效降低芯片温度,提高性能,并且将芯片上散失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图;
图2-图10是一种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结合参阅图2-图10所示,本发明一种面向片上集成的热电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3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测风仪
- 下一篇:一种泥沙群体沉速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