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花丹快繁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86103.9 申请日: 2013-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3609436A 公开(公告)日: 2014-03-05
发明(设计)人: 高素萍;张硕;雷霆;吴佩纹;周玲云;陈凯;闻金燕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113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蓝花丹快繁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蓝花丹单芽诱导丛芽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蓝花丹是一种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俱佳的新型花卉。其长势强健,耐热,较耐高温、高湿,病虫害少,管理简单,观赏期长,是育种者普遍看好的抗性育种材料。目前,欧洲及非洲因为大面积采集蓝花丹提取白花丹素,使得该物种自然资源迅速枯竭。蓝花丹为花柱异长植物,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面对市场需求与植物资源间巨大的缺口,繁殖问题成为蓝花丹研究的首要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是蓝花丹繁育、生产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对蓝花丹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生产,既能丰富花卉品种,又能为工厂化育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培育新品种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打下基础,以此摆脱以往新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计划,着重研究蓝花丹植物单芽诱导丛芽技术的的关键环节,即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消毒、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各阶段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选择与用量,拟筛选出最优技术参数组合,最终建立高效的蓝花丹植物组织培养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花丹单芽诱导丛芽的繁殖方法,针对目前蓝花丹种源依赖国外进口导致造价过高,难于推广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花丹单芽诱导丛芽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植体的处理:剪取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幼嫩枝条,用洗衣粉溶液浸泡30min,刷去表面脏物,自来水冲洗2h左右后,75%的乙醇溶液浸泡45s,无菌水冲洗2次后,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min,之后用无菌水浸泡冲洗数次至材料表面无泡沫,最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分。培养基的处理:配置诱导单芽诱导丛芽培养基MS+0.2mg/L~1.0mg/L6-BA+1.0mg/L~4.0mg/L2,4-D;生根培养基MS+0.5mg/L~1.5mg/L IBA+0.0mg/L~1.0mg/L NAA。蔗糖浓度设置为30g/L,培养基用6.5g/L琼脂固化,用0.1mol/L的NaOH或HCl调节培养基pH至5.8。

B、接种: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

C、接种后管理:培养温度为20~28℃,光照度为1500~2500Lx,光照时间为8~12h/d;pH为5.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花丹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外植体是将枝条上的叶片切除后,切成1cm长左右的茎段,其中以茎节为界,上半部分保留0.3cm,下半部分保留0.7cm,每个茎段保留一个茎节。

新生叶片内生菌少,因此使用叶柄或嫩叶作为组织培养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操作的复杂性。茎尖因其生长快速、不易发生遗传变异并且具有繁殖率高的特点而成为目前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但在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中,使用茎尖进行培养时,分生组织会快速氧化,导致培养较为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采用带芽的外植体进行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蓝花丹单芽诱导丛芽的繁殖方法,主要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技术支撑,选用蓝花丹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激素组合配方来诱导幼嫩茎段(激素组合配方见表1、表2、表3,经过优化组合最终选定了一组最优的激素组合配方。

首先准备外植体:剪取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幼嫩枝条,用洗衣粉溶液浸泡30min,刷去表面脏物,自来水冲洗2h左右后,75%的乙醇溶液浸泡45s,无菌水冲洗2次后,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min,之后用无菌水浸泡冲洗数次至材料表面无泡沫,最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分。将枝条上的叶片切除后,切成1cm长左右的茎段,其中以茎节为界,上半部分保留0.3cm,下半部分保留0.7cm,每个茎段保留一个茎节。

培养基的配置:

表1不同激素水平单芽诱导丛芽正交试验表L9(32)

Table1 Different hormone levels induced single bud orthogonal table L9(32)

表2不同激素水平诱导生根试验表L9(3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6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