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66158.3 | 申请日: | 2013-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9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德华;范正芳;秦晴;康佑军;高娟;李瑞鹏;张伟;宁军;吴冬飞;纪国庆;裴宁;黄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25C1/20;C02F1/44;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吕鹏涛 |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镀银 废水 方法 | ||
1.一种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镀银废水的净化处理:将原料含银的镀银废水进行两级过滤净化,其中一级过滤净化依次通过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完成,二级过滤净化依次通过保安过滤器和UF超滤装置完成;
(2)循环分离回用:两级过滤净化后废水经过高压泵注入一段反渗透膜进行一段反渗透分离,分别得到纯水和一段浓缩液;所述一段反渗透膜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3)含银溶液的循环浓缩:所述一段浓缩液通过增压泵送入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高压泵送至二段反渗透膜进行二段反渗透浓缩处理,分别得到淡水和二段浓缩液;其中得到的淡水与步骤(1)中经过一级过滤净化的废水混合,进行后续的二级过滤净化处理;得到的二段浓缩液与所述一段浓缩液混合后重新通过保安过滤器和二段反渗透膜,进行二段反渗透浓缩循环处理;所述二段反渗透膜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4)银的电解回收:当二段浓缩液中银离子浓度达到1.6g/L以上时,导出该二段浓缩液至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处理,并回收电解过程中得到的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一级过滤净化之前,使用0.2~1MPa的增压泵对镀银废水进行增压;在二级过滤净化之前,使用0.5~1MPa的增压泵对镀银废水进行增压;两级过滤净化后的废水的pH值达到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压泵的压力为2~3MPa,一段反渗透处理的温度为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一段反渗透膜采用sw30hr-320聚酰胺复合膜;一段浓缩液中银的质量浓度为原料含银的镀银废水的3~6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增压泵的压力为0.5~1.5MPa,高压泵的压力为3~4MPa,二段反渗透处理的温度为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二段反渗透膜采用sw30-380聚酰胺复合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电解槽采用同心双筒电极旋流式电解槽;电解槽的电源采用直流电源;电解槽的阴极与阳极分别采用不锈钢、钛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电解槽的阴、阳极间距控制在75mm~160mm;电解槽的槽电压1.8V~2.2V;电解槽的电流密度0.17A/dm2~0.6A/dm2,电流效率70%~80%,旋流量400L/h~600L/h。
9.一种回收镀银废水和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级过滤净化系统、二级过滤净化系统、循环分离回用系统、循环浓缩系统和电解回收系统,所述一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增压泵、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所述二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和UF超滤装置,所述一级过滤净化系统的出口连接一个中间水箱1的入口,该中间水箱1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净化系统的入口;所述循环分离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高压泵和一段反渗透膜装置,所述二级过滤净化系统的出口连接所述循环分离回用系统的入口;所述循环浓缩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增压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和二段反渗透膜装置,所述循环分离回用系统的出口连接一个中间水箱2的一个入口,该中间水箱2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浓缩系统的入口,循环浓缩系统中的二段反渗透膜装置的淡水出口连接所述中间水箱1的一个入口,二段反渗透膜装置的浓水出口连接一个含银溶液收集箱的入口,该含银溶液收集箱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中间水箱2的一个入口,该含银溶液收集箱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电解回收系统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61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