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厂站地理信息的电网网架图自动布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59690.2 | 申请日: | 2013-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李理;王淼;黄文英;林静怀;谢巧云;江凡;宋旭日;邢颖;白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理信息 电网 网架 自动 布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厂站地理信息的电网网架图自动布线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所使用的电网网架图指的是描述电网输送网络连接关系的示意图,由于其以地理图为背景,电厂,变电站,线路可显示在相对准确的地理位置,在电力系统的调度、计划、系统运行分析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提供的综合信息对运行分析人员把握电网的整体结构和潮流特点比潮流图更为高效。
尽管电网网架图应用广泛,但长期以来都依靠人工绘制,因此厂站的位置的布局也全凭个人感觉,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位置,人工绘制过程中也需要反复地调整厂站位置,已布好线的位置,以避免与新绘线路的交叉,人工绘制电网网架图时间长,维护繁琐,因此应积极考虑采用计算机自动绘制网架图。
目前对计算机自动绘制电网潮流图的研究成果较多,该问题可分解为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2个子问题。自动布局较常采用离散网格布局算法和连续布局算法。自动布线较常采用李氏迷宫算法及其各种派生方法。潮流图要求采用横平竖直的规则布线,而电网网架图不需要照此规则进行,因此需针对电网网架图特点设计布线规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厂站地理信息的电网网架图自动布线方法,针对电网网架图的特点,引入电网运行的地理背景图,依据厂站的经纬度信息在地理图上对厂站进行自动布局,将线路直接与其相关厂站连接,剔除交叉线路后,对交叉线路重新进行自动布线,自动布线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调整,使电网网架图能够简洁美观,利用该布线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生成电网网架图。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厂站地理信息的电网网架图自动布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网结构数据导入到自动布线系统;
步骤2:形成初始的电网网架图;
步骤3:遍历线路,将线路两端厂站连接,进行线路交叉分析,并对交叉的线路进行重绘;
步骤4:根据线路的相对位置和线路分布情况对线路添加的折点进行位置调整。
所述步骤1中,从CIM格式文件中将电网数据导入到自动布线系统中;所述CIM格式文件包含电网网架的厂站信息、线路信息以及厂站与线路的连接关系,所述电网网架由不同电压等级的厂站和线路组成。
所述步骤2中,由厂站地理信息形成初始的电网网架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将厂站地理信息转化为电网网架图上的XY坐标;选取0°经度和0°纬度的位置或某一厂站的经纬度作为坐标原点,设定比例尺,在XY坐标系上映射出所有厂站的相对地理位置;对于没有地理位置的厂站,根据其与坐标原点的相对位置设置初始坐标;
步骤2-2:对于新生成电网网架图,所有厂站点都设置为未固定点;对于电网网架图的增加或删除,将要增加或者删除的厂站设为未固定点,其他厂站和拓扑连接在电网网架图更新过程中保持不变。
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遍历线路,将线路两端厂站用直线连接;
步骤3-2:进行线路交叉分析,将不与其他线路交叉的线路标记为已处理线路,将交叉的线路标记为未处理线路;
步骤3-3:对交叉的线路进行重绘,采用目标驱动的迷宫算法进行布线,每个线路最大添加N个折点,定义厂站图标模型本体及其四周为禁区,禁区内不允许布线。
所述步骤3-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3-1:依据未处理线路的首端厂站位置和末端厂站相对位置,确定线路的起始坐标和终止坐标,并将起始坐标设为(X0,Y0),终止坐标设为(X1,Y1);
步骤3-3-2:探索点位置设为(X,Y),从(X0,Y0)出发,向水平方向移动;
以(X1-X0)/X1-X0为移动方向,步长可动态变化,未遇到障碍物时,可逐步加大步长,遇障碍物后减小步长;
步骤3-3-3:往水平方向(X1-X)/X1-X以变化的步长不断移动,若(X,Y)=(X1,Y1),则结束全部搜索,线路标记为已处理线路,若已有N个折点,则结束全部搜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9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