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5111.7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鸿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B41M5/4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刮高 韧性 pvc 热转印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膜是耐湿、不透气、柔软、强度大、耐酸碱油脂和溶剂、对高低温均不怕的极性材料。目前市面上生产的热转移膜由于添加的离型剂容易产生膜间的粘连,而且不能重复使用。
离型剂是一种具有离型性、成膜性和粘合性的低粘度的透明树脂,因为离型剂中溶剂挥发速度较快,所以在涂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粘度,即控制离型剂的固含量,固含量一般控制在23%左右,若固含量低于19%,涂布离型剂后的热转印膜转印效果不理想。同时注意离型剂的透明性,不然会影响印刷层的效果。目前的热转印膜由于没有抗紫外线功能,因此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PVC薄膜耐腐蚀、绝缘性好。当目前用pvc薄膜制备的热转印膜因为韧性差,极易撕裂,而且抗刮效果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该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包括基底层、离型层、印刷层、胶黏层构成,所述离型层采用复合离型剂涂布而成,所述复合离型剂按重量份数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丙烯酸树脂30~60份、A-603液体增韧剂10~30份、抗刮助剂5~10份、乙酸乙基苷酯醇3~5份、甲苯50~100份。
抗刮助剂为微晶蜡或Nano-R 1003。Nano-R 1003购买于昆山卡斯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上述复合离型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2)将丙烯酸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增韧剂、抗刮助剂、乙酸乙基苷酯醇,以520~600rpm/min转速搅拌30~60min,并在120~130℃下加热;
3)停止加热,继续搅拌20~30min直至温度降低至常温出料即得到复合离型剂。
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复合离型剂涂布在15μ以上的PVC薄膜上,印刷图文得到印刷层,待印刷层完全干燥后,涂布胶黏层,涂布后进行烘干即得到热转印膜。
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固含量为15~17%,网纹辊160~200目,涂布干量为0.8~1.0g/m2。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采用复合离型剂涂布得到离型剂层,其中通过加入加入抗刮助剂为微晶蜡或Nano-R 1003而获得更好的抗刮性能,得到的离型剂用于热转印膜的制备工艺中,使得热热转印膜具备防刮高韧性的功能,可以用于热转印、光学、广告制图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包括基底层、离型层、印刷层、胶黏层构成,所述离型层采用复合离型剂涂布而成,所述复合离型剂按重量份数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丙烯酸树脂30份、A-603液体增韧剂10份、微晶蜡5份、乙酸乙基苷酯醇3份、甲苯50份。
上述复合离型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2)将丙烯酸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A-603液体增韧剂、微晶蜡、乙酸乙基苷酯醇,以520rpm/min转速搅拌30min,并在120℃下加热;
3)停止加热,继续搅拌20~30min直至温度降低至常温出料即得到复合离型剂。
抗刮高韧性PVC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复合离型剂涂布在15μ以上的PVC薄膜上,印刷图文得到印刷层,待印刷层完全干燥后,涂布胶黏层,涂布后进行烘干即得到热转印膜。所述复合离型剂中固含量为15%,网纹辊160目,涂布干量为0.8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鸿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鸿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5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