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21914.0 | 申请日: | 2013-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林棻;朱为文;张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B60T1/06;F16C33/40;F16D3/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化 轮毂 轴承 单元 | ||
1.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制动盘(8)、转向节(7)、内列滚珠(3)、外列滚珠(1)、整体式保持架(4)、等速万向节(5)、外密封圈(9)、带多极磁线圈的内密封圈(6)、噪声传感器(2);其中,所述制动盘(8)与等速万向节(5)配合安装,兼做轮毂轴承的内圈,转向节(7)兼做轮毂轴承外圈,转向节(7)、钟形壳(51)及制动盘(8)三者的轴颈之间安装所述整体式保持架(4)、内密封圈(6)、外密封圈(9)、外列滚珠(1)及内列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8)与内法兰一体化设计,制动盘(8)的盘面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10)与车轮进行连接,使得制动盘(8)兼有内法兰作用;转向节(7)与外法兰一体化设计,使得转向节(7)兼有外法兰的作用;制动盘(8)轴颈根部及钟形壳(51)轴颈根部分别设有第一滚道(81)和第二滚道(511),上述两个滚道共同作为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滚道,转向节(7)轴颈处对应所述两个滚道的设有两列滚道,作为轮毂轴承的外圈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7)轴颈处设有通孔(71),所述通孔(71)内安装噪声传感器(2),所述噪声传感器(2)包括金属外壳(24)及探头(22),所述金属外壳(24)安装于通孔(71)内,所述探头(22)伸入所述整体式保持架(4)中间过渡部位的弧形凹槽(41)内,位于两列滚珠之间;传感器接口(21)通过导线(11)将电信号输送到ECU(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传感器(2)与转向节轴颈通孔(71)配合安装,通孔(71)轴线位于两列滚珠垂直中心线位置;通孔(71)上半圈内表面与噪声传感器外表面(23)均设有螺纹,噪声传感器金属外壳(24)外表面设有橡胶密封圈(14),橡胶密封圈(14)与噪声传感器金属外壳(24)外表面贴合在一起,橡胶密封圈(14)安装于通孔内壁凹槽(72)内;所述橡胶密封圈(14)直径略大于内壁凹槽(72)直径,将噪声传感器(2)压入通孔(71)内,并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橡胶密封圈(14)与转向节通孔内壁凹槽(72)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整体式保持架(4)两侧设有交错排列的外列兜孔(42)和内列兜孔(43),所述内列兜孔(43)用于放置内列滚珠(3),所述外列兜孔(42)用于放置外列滚珠(1),外列兜孔(42)数量多于内列兜孔(43)数量,外列兜孔直径(D1 )小于内列兜孔直径(D2 ),二者节圆直径(D)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整体式保持架(4)中间过渡区域设有向下的弧形凹槽(41),弧形凹槽(41)用于容纳噪声传感器探头(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钟形壳轴颈(512)末端加工有一台阶(513),制动盘(8)内孔嵌套在轴颈台阶(513)内,二者过盈配合连接成为一体,钟形壳(51)轴颈端面设有卷边(514),压紧制动盘(8)的内孔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化的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速万向节(5)包括钟形壳(51)、保持架(52)、内支架(53)、内花键槽(54)、轴向滚道(55)及钢球(56),其中,所述钟形壳(51)作为等速万向节(5)的外支架,内部设有轴向滚道(55),钢球(56)安装于钟形壳(51)与内支架(53)之间,采用保持架(52)约束钢球(56)只能在轴向滚道(55)运动,内表面设有内花键槽(54),与传动轴配合,传递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9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用漏斗车
- 下一篇:一种水混合高分子弹性颗粒喷射洗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