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89338.6 | 申请日: | 2013-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3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文;皮金林;汪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5/00;F28D7/1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褐煤 水分 能耗 干燥 工艺 及其 设备 | ||
1.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壁、外套管、及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所述外套管全部或部分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所述干燥器壁上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及水出口,蒸汽在内套管中流动,与内套管外的褐煤热交换后,被冷却成液体,经干燥器壁上的水出口排出,所述褐煤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自上向下流动,褐煤被加热干燥后产生二次蒸汽,所述二次蒸汽通过所述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上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为单层干燥器或多层干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气固分离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烧结金属和陶瓷复合的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为上端封闭的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蒸汽在内管自下向上流动,至内管上部末端折返再由内套管环隙自上向下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的外壁为外翅片管,外翅片管的角度为能保证褐煤粒料向下流动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顶部设置有褐煤加料装置和均布装置,干燥器下部设置有均匀排料装置。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干燥设备的褐煤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干燥过程为: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该蒸汽进入干燥器和干燥器内褐煤进行干燥换热,褐煤被加热干燥;同时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将褐煤中脱出的水分加热成二次蒸汽,该二次蒸汽通过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的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蒸汽有以下三种回收利用的方式:a)将二次蒸汽通过空冷器冷却或其他方式冷却,冷却后回收水分;或b)利用蒸汽升压设备,将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回用,回用后的二次蒸汽完成热交换后得到冷凝水,回收该冷凝水;或c)采用非等压多级串连设置, 以较高压力的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中间压力干燥器的热源,中间压力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常压干燥器的热源,最后一级干燥器的二次蒸汽,冷却冷凝回收水分或用作其他低温加热热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蒸汽升压至2~5bar,作为干燥热源回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压多级串连设置为:一级干燥压力为7~13bar,加热蒸汽压力为13~25bar;二级干燥压力为3~6bar,加热蒸汽为来自一级干燥的二次蒸汽;三级干燥压力为常压,加热蒸汽为来自二级干燥的二次蒸汽;同时,一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二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二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三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三级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经过空气冷却或其它方式间接冷却后,水分被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93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健康状态诊断方法
- 下一篇:可调式轴驱动导向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