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生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35462.4 | 申请日: | 2013-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幕卫;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韭菜 迟眼蕈蚊 幼虫 室内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生测方法,属于农药学和农业昆虫学领域。
(二)背景技术: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俗称韭蛆,隶属双翅目,长角亚目,蕈蚊总科,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北方蔬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山东、江西、台湾等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虫分布越来越广,包括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韭菜迟眼蕈蚊在田间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以鳞茎一侧渐向内蛀入,向下至鳞茎内为害。春季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主要为害植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丛死亡。韭菜迟眼蕈蚊为害不仅影响韭菜品质,而且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一般地块被害株率20%~30%,严重的则高达100%,造成产量损失30%~80%。
近年来,随着设施韭菜的大面积连年种植,韭菜迟眼蕈蚊为害逐渐加重。菜农在防治时这一顽固害虫时多大量使用高毒或剧毒的化学药剂,例如1605、甲拌磷(3911)、甲胺磷、甲基异硫磷、呋喃丹等,致使“毒韭菜”事件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筛选低毒、高效、低残留的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药剂,成为解决当前“毒韭菜”问题的重要途径。药剂筛选需要一种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简便、快速、准确的室内生测方法。2000年,党志红等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辛硫磷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2002年,薛明等采用浸虫与胃毒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辛硫磷、丁硫克百威、二嗪磷、氟啶脲、灭蝇胺、吡虫啉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慕卫等2002年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灭蝇胺、灭线磷、地亚农、辛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硫丹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研究了灭蝇胺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理学效应,2005年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溴虫腈、丙硫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等8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LC20和LC50;2011年,王萍等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天然除虫菊素、氧苦·内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室内毒力;2012年,李娜娜,杨建平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植物源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
上述生测工作确实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存在诸多问题。浸虫法适用于以触杀作用为主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对于以胃毒作用为主的药剂室内毒力测定会造成很大的系统误差。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过程中,浸过药剂的韭菜极易腐烂,会造成韭蛆的非中毒死亡和结果的不准确性。在以上两种方法生测试验中,生测人员为保持皿内的适宜湿度每天需要至少加一次水,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且皿内湿度不容易控制。现有的韭蛆生测技术所采用的饲料,一般为天然新鲜韭菜,这样就导致了季节性的饲料短缺,而且在生测试验中无法保证使用的韭菜无农药残留,不利于韭蛆生测工作的开展和影响药剂筛选的进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已有研究方法为基础,针对现有生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的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毒力的测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气转换器校验仪
- 下一篇:温度气压自动感应的全站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