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控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08494.5 | 申请日: | 201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维维安·W·琼斯;席尔瓦·K·泰斯;马克·E·加德纳;迈克尔·E·劳特斯;加里·E·盖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控 | ||
1.一种光控膜,包括:
光输入表面和与所述光输入表面相对的光输出表面;
交替的透射和非透射区,设置在所述光输入表面和所述光输出表面之间,每一透射区在输出表面处具有第一宽度WO,在输入表面处具有第二宽度WI,并且每一透射区从所述光输入表面到所述光输出表面延伸距离H;
其中(H/|WO-WI|)>40;
其中各相继透射区的平均间距P小于0.040mm;
其中每一透射和非透射区之间的第一界面形成从膜的主视轴测量的第一界面角θI,其中第一界面角θI为1°或更小;以及
其中入射在所述光输入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光输出表面出射,所述光输出表面在主视轴方向上具有65或更大的最大相对亮度比,并且具有45°或更小的有效极性视角。
2.一种光控膜,包括:
光输入表面和与所述光输入表面相对的光输出表面;
交替的透射和非透射区,设置在所述光输入表面和所述光输出表面之间,其中各相继透射区的平均间距P小于0.040mm;
其中每一透射和非透射区之间的第一界面形成从膜的主视轴测量的第一界面角θI,其中第一界面角θI为1°或更小;以及
其中入射在所述光输入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光输出表面出射,所述光输出表面在主视轴方向上具有65或更大的最大相对亮度比,并且具有45°或更小的有效极性视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界面角θI为0.8°或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界面角θI为0.5°或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控膜,还包括透射和非透射区之间的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关于所述透射区与所述第一界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二界面相对于所述主视轴形成角度θI2,该角度近似等于θI。
6.一种光控膜,包括:
光输入表面和与所述光输入表面相对的光输出表面;
交替的透射和非透射区,设置在所述光输入表面和所述光输出表面之间,其中各相继透射区的平均间距P小于0.040mm;
其中从所述光输入表面到所述光输出表面的距离小于0.080mm;
其中每一透射和非透射区之间的第一界面形成从膜的主视轴测量的第一界面角θI,其中第一界面角θI为1°或更小;以及
其中入射在所述光输入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光输出表面出射,所述光输出表面在主视轴方向上具有65或更大的最大相对亮度比,并且具有45°或更小的有效极性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4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G移动通信用1/2单模光电复合电缆
- 下一篇:观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