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86560.3 | 申请日: | 2013-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7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士强;惠友谊;郭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吕俊清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压机料室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用石墨电极的制造,特别涉及一种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墨电极的挤压成型过程中,电极压机在挤压前要进行糊料的捣固预压,由于花费时间长,导致糊料需要在料室内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必须保持糊料的温度不变,所以就要求料室对糊料起保温作用。通常的方式为利用料室周围的煤油加热。但是煤油加热不环保,并且由于料室壁厚度较大,此加热方式难以较好的控制温度,而石墨电极的成型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进而料室的保温就对电极的成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上述加热方式效果不理想、加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具有环保、易于控制温度、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用于对容纳于电极压机料室的料室外套内的物料加热,该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部、多个导接部及两通电部,该加热部、导接部及通电部均为导体,该加热部容纳于该料室外套中的通孔内,该导接部将该加热部串联,该两通电部与该加热部和交流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使得该加热部通交流电,从而对该料室外套加热。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设置于料室外套内的加热装置通交流电,从而对料室外套加热,因此,不仅环保,而且易于控制加热温度,提高电极的合格率及生产效率,并且,本发明易于加工制作,装配时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极压机料室的挤压原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本发明的加热装置。
图2为本发明的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极压机料室的料室外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极压机料室的料室外套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电极压机的挤压过程是:糊料1的挤压是在料室10及具有曲线变形的挤压型嘴20内进行,装入料室10的热的糊料1在后部柱塞30的推动下向前运动,逐渐密实。进入挤压型嘴20后,体积逐渐变小,糊料1更加密实,最后糊料1在恒定尺寸的型嘴口挤出,形成电极2。
本发明采用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对料室10加热,在挤压过程中使料室10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从而保证糊料的温度基本不变。以下将对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部40及多个导接部51和两通电部52。多个加热部40、多个导接部51及两通电部52均为导体,且本实施例中,加热部40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铜棒。本实施例中,多个导接部51和两通电部52为紫铜片。
如图3所示,电极压机料室的加热装置设置于料室外套11中,料室外套11为圆筒形,其壁部开设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通孔12,多个加热部40对应穿设于通孔12内。多个通孔12和多个加热部40优选为沿着料室外套1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通孔12和多个加热部40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数量为18个,当然数量不限于此,优选为至少12个。每个加热部40的两端从相应的通孔12伸出。每个导接部51连接相邻的两加热部40的相应端,使加热部40串联。本实施例中,两通电部52与相邻的两个加热部40的相应端连接,呈现如图2所示的串联形式。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部40的两端与相应的两导接部51的一端连接方式为焊接,但是不以此为限。
因此,当将两通电部52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正负极时,通过导接部51的串联,使得加热部40通交流电,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及涡流效应,加热部40产生交变的磁场,被加热部40包围的料室外套11内出现涡流,而涡流能够产生热量,使得整个料室10升温,从而对内部的糊料1加热,保持电源频率不变,能够对糊料1起到保温作用。本实施例中,采用工频交流电源,即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可使料室10保持在200度左右,如此可确保糊料1保持在150度以上,糊料在此温度下易于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脱粒刀组
- 下一篇:基于环境光探测的LED背光源光学参数的自动调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