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86070.3 | 申请日: | 2013-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希峰;戴明杰;刘静;刘升;肖欢;程朝阳;陈文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薄铌带 轧制 方法 | ||
1.一种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方法包括轧制设备和轧制工艺两部分:
轧制设备采用16辊轧机,16辊轧机的辊型是:16辊轧机的上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mm;16辊轧机的下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5mm;16辊轧机的工作辊为平辊,工作辊直径为22mm,工作长度为200mm;
轧制工艺采用三道次轧制:
1)第一道次轧制
将待轧制的铌带放入所述16辊轧机中,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第一道次轧制,第一道次轧制的力学参数为:传动侧力为95~130KN,操作侧力为105~135KN,左张力为1.100~1.150KN,右张力为0.865~0.900KN,轧制力为205~255KN,第一道次轧制后的铌带厚度为0.03~0.05mm;
2)第二道次轧制
将第一道次轧制后的铌带放入所述16辊轧机中,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第二道次轧制,第二道次轧制的力学参数为:传动侧力为90~105KN,操作侧力为130~145KN,左张力为0.560~0.675KN,右张力为0.865~0.900KN,轧制力为230~255KN,第二道次轧制后的铌带厚度为0.024~0.026mm;
3)第三道次轧制
将第二道次轧制后的铌带放入所述16辊轧机中,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第三道次轧制,第三道次轧制的力学参数为:传动侧力为105~110KN,操作侧力为115~130KN,左张力为0.670~0.690KN,右张力为0.575~0.580KN,轧制力为225~240KN,第三道次轧制完成后的铌带厚度为0.017~0.019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轧制的铌带为工业级,含铌量≥99 wt%;待轧制的铌带宽度为145~155mm,厚度为0.08~0.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辊轧机的上中间辊、16辊轧机的下中间辊和16辊轧机的工作辊的材质均为GCr15;16辊轧机的上中间辊、16辊轧机的下中间辊和16辊轧机的工作辊均涂有轧箔油,轧箔油为商业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0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馈系统的监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性性能增强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