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生物活性的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37673.4 | 申请日: | 2013-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强;齐民;李耀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A61L27/30 |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活性 具有 纳米 双重 结构 氧化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生物活性的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薄膜由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的槽宽为1μm-30μm的微米级沟槽和槽内外均匀分布的孔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洞构成;微米级沟槽和纳米级孔洞这两种几何结构重叠分布在整个膜层表面;微米级沟槽呈现出无规则、互联互通的弯曲褶皱状形态,将膜层材料分割成众多的蠕虫状或岛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生物活性的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取钛金属样品,用砂纸打磨工作面,超纯水清洗,高纯丙酮超声清洗,吹干或烘干;对清洁处理的钛金属表面进行微弧氧化,所采用的电源为双极性脉冲微弧氧化电源;钛金属材料为阳极,不锈钢片为阴极,将阳极和阴极放入电解液中;电解液采用在1000g去离子水中加入0.05~0.5mol四硼酸锂配制;电解液的温度保持在50℃以下,在两极之间加以直流脉冲电压,其电压为360~500V,电流密度为1~4A/dm2,脉冲频率为400~700Hz,占空比为10%~30%,氧化时间为1~30分钟,最后在钛金属表面获得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生物活性的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金属为工业纯钛或钛基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6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