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7026.5 | 申请日: | 2013-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密;李树新;张明扬;张建彬;王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成形 冲压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纵梁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的工艺水平决定着整车产品质量,尤其是卡车,其底盘最重要的部分是两根纵梁,纵梁制造在冲压行业内一直属于难点,怎样控制纵梁的整体扭曲、腹面翘曲(回弹)、翼面回弹三大难题,一直是业界攻坚的方向。
传统卡车纵梁的冲压工艺一般分两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落料冲孔,即在方形板料的基础上落出纵梁毛坯形状和冲出纵梁腹面和翼面上的所有孔;
第二道工序是成形,即在第一道工序的落料毛坯基础上压出腹面的形状以及翻出两翼面。
卡车纵梁外形的有以下特点:
(1)形状细长,一般宽度为200mm,长度为5000mm以上(重卡的可达10米以上);
(2)板料厚,一般为5mm以上;
(3)形状复杂,底面有多道起伏,轮廓非直线形,多有弯曲;
(4)孔多,底面、翼面上的孔总共可达300多个以上,且分布没有规律。
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纵梁冲压成形后,有时会出现整体扭曲、腹面翘曲(回弹)、两翼面回弹、孔位不准等情形。而纵梁精度差,底盘装配工艺就难以达到要求,使得整车整体工艺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以有效缓解或避免纵梁冲压工艺缺陷,提高纵梁精度。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包括:
确定在纵梁成形工序中需要进行的防整体扭曲处理和防翼面回弹处理;
根据所述需要进行的处理设计冲压模具;
在纵梁成形工序中利用所述冲压模具压出腹面的形状并翻出两翼面,
其中,所述防翼面回弹处理包括:在腹面上翼面根部圆角局部区域强压出负间隙凹坑;和在腹面上中间部位做凸起。
可选地,所述防整体扭曲处理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处理:
在腹面轮廓多料区域对应的腹面上做凹坑;
在腹面轮廓少料区域对应的腹面上做凸包;
在腹面轮廓少料区域对应的底面上做凸包。
优选地,所述凹坑为三角坑,所述凸包为三角包。
优选地,所述凹坑和凸包的高度为3-5mm。
优选地,所述腹面轮廓多料区域包括:腹面轮廓弯曲形成的凸角区域;所述腹面轮廓少料区域包括:腹面轮廓弯曲形成的凹角区域。
可选地,所述凹坑覆盖整个腹面轮廓多料区域;所述凸包覆盖整个腹面轮廓少料区域。
可选地,所述凹坑位于多料区域的中心部位;所述凸包位于少料区域的中心部位。
可选地,所述防翼面回弹处理包括:
在腹面上翼面根部圆角区域强压出负间隙凹坑;和/或
在腹面上中间部位做凸起。
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包括:翻边凹模;所述方法还包括:
抬高与腹面落差圆角处对应的翻边凹模口,以防止在纵梁成形后腹面翘曲。
优选地,所述抬高与腹面落差圆角处对应的翻边凹模口包括:
将与腹面落差圆角处对应的翻边凹模口抬高5-15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针对纵梁扭曲的问题,通过对纵梁腹面进行防扭曲处理,有效地缓解成形时多料少料的情况,均衡了纵梁应力的分布,有效地减轻纵梁的扭曲。针对翼面回弹的问题,通过对腹面上翼面根部圆角区域和/或翼面中部区域进行防翼面回弹处理,可以将翼面回弹控制在装车允许和公差范围内。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有效地缓解或避免了纵梁冲压工艺缺陷,提高了纵梁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汽车纵梁轮廓弯曲处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汽车纵梁腹面弯曲处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汽车纵梁由板材到翼面竖直翻边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纵梁成形冲压工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纵梁腹面轮廓多料区域和少料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腹面上做出的三角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底面做出的三角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压机工件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上下料机械手延长杆和端拾器的联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