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警示灯及具有该警示灯的手电筒用预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5037.X | 申请日: | 201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S10/02;F21V21/116;F21V23/04;G10K9/1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 地址: | 52372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警示 具有 手电筒 预警系统 | ||
1.一种警示灯,适用于与手电筒配合使用,所述手电筒具有充电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包括壳体、光源、控制板及导电针,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光源及所述控制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中空结构内,且所述光源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针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板上并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导电针与所述手电筒的充电孔呈可插拔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并凸伸出所述壳体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连接的透明罩及散热底座,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散热底座上并使出光面正对所述透明罩,所述导电针伸出所述散热底座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相平行的卡合槽,所述透明罩的两相对的侧边的自由端相向弯折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对应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灯板,所述灯板上连接有至少一LED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孔露出于所述壳体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手电筒卡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凸伸出两相对的卡合片,两所述卡合片之间形成卡合区,所述固定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卡合区用于与所述手电筒卡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将所述警示灯吸附于所述手电筒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上还设置有音频播放器。
12.一种手电筒用预警系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手电筒及警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电筒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的尾部还设置有报警器,用于进行蜂鸣报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电筒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包括安装座、蜂鸣器座、蜂鸣器、蜂鸣驱动电路板、开关控制器及导电组件,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手电筒内,所述蜂鸣器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蜂鸣器安装在所述蜂鸣器座内,所述蜂鸣驱动电路板安装在所述蜂鸣器座内且与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末端,且与所述蜂鸣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且与所述蜂鸣器座固定,所述导电组件分别与所述手电筒的电源及蜂鸣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电筒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钉、固定圈、导电纤维板、导电环及导电弹簧,所述导电钉的上端与所述手电筒的电源的负极电性抵触,所述导电钉的下端与所述蜂鸣驱动电路板的负极触点电性连接,所述导电钉固定于所述固定圈上,所述固定圈固定于所述导电纤维板上,所述导电纤维板与所述蜂鸣驱动电路板的正极触点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弹簧套接于所述固定圈外,所述导电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导电纤维板电性抵触,所述导电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导电环电性抵触,所述导电环套接于所述固定圈外且与所述手电筒电源的正极电性抵触。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电筒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警支撑架,所述手电筒呈水平或呈竖直或呈倾斜的固定于所述预警支撑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50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