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24956.5 | 申请日: | 201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4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黎子明;腾峰;李宇;温伟峰;钟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伯资讯(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巡检 人员 定位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方法,巡检人员携带人员定位标签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巡检,在预定路线上设置有定位器,人员定位标签和定位器进行数据交换,并将人员定位标签和定位器各自身份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传输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员定位标签是有源的射频识别标签,人员定位标签与定位器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唤醒对方的唤醒射频发射器,当巡检人员走近定位器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当携带人员定位标签的巡检人员到离定位器0.5m到3m时,人员定位标签或者定位器被激活;
步骤B、人员定位标签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发送到定位器;或者定位器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发送给人员定位标签;
步骤C、定位器或者人员定位标签将本身的身份信息与接收到的身份信息按要求的格式发送到阅读器;
步骤D、阅读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步骤E、在服务器中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的定位器与人员定位标签以及阅读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阅读器与服务器采用有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器与人员定位标签、定位器与阅读器之间采用射频通信方式;阅读器与服务器采用RS485通信通信电缆通信。
3.一种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包括巡检人员携带的人员定位标签、安装在巡检路径上定位点的定位器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阅读器,所述的阅读器上设置有与人员定位标签或者定位器进行通信的RF通信模块,所述的阅读器通过有线通信与所述的服务器连接;
所述的人员定位标签与定位器上设置有相互通信以及与阅读器通信的RF通信模块;
所述的人员定位标签为有源射频识别标签,包括缺省为休眠的电子标签和本安携带巡检终端;
所述的定位器包括缺省为休眠的本安巡检点信标和第一定位器;
所述的电子标签由第一定位器唤醒;所述的本安巡检点信标由本安携带巡检终端唤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微处理器、电池、电池供电电路,射频通信模块和用来唤醒本身的射频被唤醒模块,所述的电池与电池供电电路产生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被唤醒模块、微处理器所需电源,所述的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被唤醒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安携带巡检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电池、电池供电电路,射频通信模块和用来唤醒本安巡检点信标的射频唤醒模块;所述的电池与电池供电电路产生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唤醒模块、微处理器所需电源;所述的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唤醒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器包括与市电供电的电源接口和宽带输入电源、微处理器、射频通信模块,唤醒休眠的电子标签的射频唤醒模块;所述的电源接口接宽带输入电源产生所述的微处理器、射频通信模块、射频唤醒模块所需电源,所述的微处理器分别与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唤醒模块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安巡检点信标包括与市电供电的电源接口和宽带输入电源、微处理器、射频通信模块,被本安携带巡检终端唤醒射频被唤醒模块;所述的电源接口接宽带输入电源产生所述的微处理器、射频通信模块、射频被唤醒模块所需电源,所述的微处理器分别与射频通信模块和射频被唤醒模块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阅读器安装在离定位器直线可视距离60米范围内,与所述的服务器采用RS485通信接口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通信模块为的频段为433MHz。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巡检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唤醒模块或者射频被唤醒模块采用射频近场模块,其频段为125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伯资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艾伯资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9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