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流形分布的非线性图像特征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4626.6 | 申请日: | 2013-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钦;樊明宇;吕孙忠;赵丽;蒋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流形 分布 非线性 图像 特征 选择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流形分布的非线性图像特征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于每个数字图像样本,将其对应的数字图像矩阵,按照统一的行像素堆砌或者列像素堆砌的方式,转化为一个由图像的像素值构成的列向量,该列向量即为图像样本向量;
(2)针对由多个已知类别信息的图像构成的数据集合,采用该集合中所有数字图像样本的图像样本向量构建D×N阶有标记样本矩阵X=[x1,…,xi,…,xN];其中D表示集合中单个图像的像素个数,N表示具有类别信息的样本数,xi表示一个图像的样本向量;
(3)建立衡量类边缘距离项的异类间散度的函数模型;
(4)针对多个未知类别的图像,通过步骤1处理得到图像样本向量构建D×M阶无标记样本矩阵将X和合并得到部分数据类别已知的半监督数据集其中,M表示未知类别的样本数;
(5)针对图像样本在空间中分布的特点,按照流形的几何分布假设,将图像数据的几何分布结构用局部线性重构系数来描述,构造保持数据局部线性重构系数的图像像素评价函数;
(6)构造图像数据集像素的信息量评价函数,将信息量评分值于预先给定阀值的像素选择出来作为图像的关键像素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流形分布的非线性图像特征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3.1)对已知类别数据,在不同图像类之间,根据欧式距离最接近原则,确定其中距离最小的k个图像样本对其中m和n表示图像类别,m≠n且m,n∈{1,…,C},C是类别数目;k是预先给定的正整数;
(3.2)建立衡量类边缘距离项的异类间散度的函数模型,设f是由有标记样本矩阵X的某一行所有元素所构成的行向量,它代表了图像某个位置上的像素特征,通过公式(1)计算异类数据散度值:
其中Nm是X中属于第m类样本的个数,是向量f中对应第m类的元素均值,是向量f中所有元素的均值,分别是向量f中对应于边缘点对的元素值,这一项衡量了异类间中心的散度, 这一项衡量了异类间数据的边缘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流形分布的非线性图像特征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5.1)对于无标记样本矩阵中的每个图像样本向量xi,采用最小欧式距离方法寻找并确定其在中最近的k个图像样本向量,将距离xi的最近k个样本向量标记为其邻居点;其中k是预先给定的正整数;
(5.2)根据公式(2)计算局部线性重构系数;对于xi,i=1,…,N+M,如下优化问题可以算出xi被其它样本线性重构的表示系数,
且若xi和xj不互为邻居,则Wij=0;
其中公式(2)给出的优化问题可由最小二乘法来求解,表示对应于xi的重构系数向量;
(5.3)构造保持数据局部线性重构系数的图像像素评价函数为:
其中是由无标记样本矩阵的某一行所有元素所构成的行向量,是的第i个元素值,i=1,…,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流形分布的非线性图像特征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6.1)按公式(5)计算像素特征的信息量评分值;
其中,fi是f的第i个元素值;
(6.2)将所有图像上的像素特征所对应的信息量评分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择信息量评分值高的图像像素特征作为原有图像的紧凑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6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杀虫化合物
- 下一篇:一种斜拉索振动的半主动控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