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用变压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13376.6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洪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鹰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5;H01F27/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 地址: | 2016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磁分路的轴向分裂高阻抗低损耗变压器,用于光伏发电变流器中,属于三相低压交流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光伏发电变流器中使用电抗器与变压器组合的结构或带副铁的变压器结构,电抗器用于滤波,变压器用于电气隔离。无论哪种结构,变压器都采用辐向分裂。因此单就变压器而言阻抗低,不能起到滤除高次谐波的作用,谐波必须由电抗器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阻抗、低能耗的高效变压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三相铁心,每相铁心由硅钢片连续卷绕而成,在每相铁心外分别绕制低压线圈及高压线圈从而形成呈品字形排布的三相线圈,每一相的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沿轴向分裂,在每一相的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之间通过硅胶垫和磁分路隔开,上下拉螺杆两端分别与一安装支架相连,由定位结构将三相线圈定位在两个安装支架之间,与三相线圈相连的引出排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铁心包括一体的心柱、上铁轭及下铁轭,上铁轭与下铁轭分别位于心柱的上下两端。
优选地,所述每相铁心的磁路封闭、磁通方向与硅钢片晶粒取向完全一致,且三相铁心的磁路长度完全相等,三相磁路完全对称。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布置在所述三相线圈两侧的绝缘块,绝缘块与三相线圈之间设有硅胶垫,由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的压钉将所述三相线圈压在两侧的绝缘块之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从根本上消除了由于接缝引起的接缝损耗、空载电流增大及噪音增大等。因此三相空载电流完全平衡、空载电流小,硅钢片经套裁后可以节省约20%的硅钢片、约2~3%的铜材,降低空载电流约70~80%,噪音可降低约7~8dB。铁心的铁轭部分用材量比传统叠片铁心减少约25%,减少的角重量占铁心总重约6%。
第二、短路阻抗可轻易做到20%以上。
第三、改善了线圈端部的漏磁,减小了由于轴向漏磁在线圈端部的损耗,从而提高了效率。
第四、由于上下铁轭温差约30-40K,产生强烈的空气对流,冷空气从下面往中心通道补充,热量从上铁轭内斜面辐射出去,自然循环中迅速带走变压器产生的热量。
第五、三维立体铁心使产品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器身平面占用面积比传统产品减少10-15%,器身高度降低10-20%。
第六、采用三角形卷铁心降低了铁耗,节省了线材,散热及过载能力更强、结构紧凑体积小,使整体变压器效率可达到99%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变压器,该变压器的每相铁心包括上铁轭1、心柱2和下铁轭13,上铁轭1、心柱2和下铁轭13采用一条连续的硅钢片连续卷绕形成一个整体,铁心的磁路封闭、磁通方向与硅钢片晶粒取向完全一致,三相磁路长度完全相等,三相磁路长度之和最短,三相磁路完全对称。而且心柱2与上铁轭1及下铁轭13之间没有接缝,从根本上消除了由于接缝引起的接缝损耗、空载电流增大及噪音增大等。因此三相空载电流完全平衡、空载电流小,硅钢片经套裁后可以节省约20%的硅钢片、约2~3%的铜材,降低空载电流约70~80%,噪音可降低约7~8dB。铁心的铁轭部分用材量比传统叠片铁心减少约25%,减少的角重量占铁心总重约6%。将卷绕好的每相铁心拼装粘接得到呈三角形布置的三相卷铁心。
本发明采用的三维立体铁心使产品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器身平面占用面积比传统产品减少约10-15%,器身高度降低约10-20%。并且,采用三角形卷铁心降低了铁耗,节省了线材,散热及过载能力更强、结构紧凑体积小,使整体变压器效率可达到99%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鹰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鹰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3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