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11104.2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林;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霍普光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07 | 分类号: | H04B10/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lc 平面 波导 分路 自动 测量 装置 | ||
1.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检测信号产生模块,提供一光信号,
一光功率检测模块,光信号通过待测器件后进入光功率检测模块,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测试光信号的功率值,
一控制显示模块,控制显示模块记录光信号的光功率基准值,并通过计算自动测量和显示光信号的光功率实际测量值,且控制其它各功能模块的工作,读取、计算、存贮和显示各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和相关参数,并实现手工操作和与电脑通信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用于对光信号的插入损耗一次性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和偏振控制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光信号依次通过偏振控制器模块,待测器件后,进入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控制显示模块用于对光信号的插入损耗和偏振相关损耗的一次性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和多波长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光信号源模块和多波长光信号源模块产生的多个光信号通过待测器件后,进入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控制显示模块用于对多个光信号的波长插入损耗一次性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多波长光信号源模块以及偏振控制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
光信号源模块和多波长光信号源模块产生的多个光信号通过偏振控制器模块以及待测器件后,进入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控制显示模块用于对光信号的多个通道和多个波长插入损耗和偏振相关损耗的一次性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还包括一与待测器件分别连接的光终止器模块和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
控制显示模块将测量和显示待测器件的相应待测端的回波损耗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还包括一与待测器件分别连接的光终止器模块和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在所述光信号源与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之间设置一多通道选择光开关模块,
控制显示模块将测量和显示待测器件各输出端的回波损耗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还包括一与待测器件分别连接的光终止器模块和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在所述光信号源与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之间设置一多通道选择光开关模块,所述光信号源模块一侧设置一多波长光信号源模块,
控制显示模块将测量和显示待测器件各输出端对于各个波长的回波损耗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产生模块包括光信号源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
光信号源模块一侧依次连接2×2光切换开关模块,多通道选择光开关模块,1×2光分路器阵列模块,2×2光开关阵列模块以及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2×2光开关阵列模块和2×2光切换开关模块连接待测器件,光终止模块连接所述2×2光切换开关模块和控制显示模块,
控制显示模块将测量和显示待测器件各输出端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霍普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霍普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1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