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河流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构建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91740.3 | 申请日: | 2013-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典;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韩志刚 |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河流 鱼类 人工 产卵场 构建 方法 | ||
1.一种自然河流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前期准备,包括:①根据鱼类资源调查结果确定产卵场目标鱼类;②了解目标鱼类的生态习性,包括鱼类繁殖时期,产卵季节产卵场水温、流速、溶氧度和透明度;③野外现场考察,了解拟建产卵场河段生态环境状况;
(2)、产卵场建设场址选择:选择建设产卵场场址时应考虑如下条件:①河段水流流速;②与水坝、水电站的距离;③河道一侧有大于500㎡的整体的平地或河滩;
(3)、参数的确定,包括:①由河段所在的地理位置,根据河床海拔高程及目标鱼类产卵所需水深确定产卵场表面高程;②河段流速为0.5m/s-2.0m/s,产卵季节产卵场水温为13-22℃,与水坝、水电站的距离大于2公里;③产卵场基质材料为卵石、泥沙混合底质,卵石的直径为50-200mm;
(4)、产卵场规模及结构:①根据河段的建设区域地形确定产卵场的面积,产卵场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半圆形或椭圆形;②产卵场结构单元为矩形,铺设厚度为400mm直径为50-200mm的卵石,表层再铺设厚度为50mm的天然河沙;
(5)、结构单元的铺设方式:根据选定场址河滩的形状把结构单元整合铺设,将结构单元呈“品”字型方式互相镶嵌,相邻空隙及边缘部分用零散的卵石及泥沙填充,所有结构单元板块嵌接完成后,形成一个整块的河滩,沙滩自岸边向河心倾斜,其斜坡坡度为1/40;
(6)、附属设施建设:包括护河围网和隔音墙;
(7)、管理维护:①日常巡查;②定期监测水温、水质;③洪水季节的检修和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7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