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5470.0 | 申请日: | 2013-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虹;孟湘黔;邱彦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4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挖孔桩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人工挖孔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柱形的主干桩体和若干个圆柱形的分支桩体,所述的分支桩体固定分布在所述的主干桩体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桩体在所述的主干桩体的圆周截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的分支桩体与所述的主干桩体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主干桩体的直径为1.8-3.0m,所述的分支桩体的直径为150- 300mm;所述的主干桩体长度为15-20m,所述的分支桩体的长度为1-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干桩体内设置有主干钢筋骨架,所述的主干钢筋骨架包括主干螺旋箍筋和若干个主干受力纵筋,所述的主干螺旋箍筋在所述的主干桩体内壁沿桩长螺旋分布,所述的主干受力纵筋沿所述的主干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桩体内设置有分支钢筋骨架,所述的分支钢筋骨架包括分支螺旋箍筋和若干个分支受力纵筋,所述的分支螺旋箍筋在所述的分支桩体内壁沿桩长螺旋分布,所述的分支受力纵筋沿所述的分支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选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干桩体和所述的分支桩体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埋设钢护筒
开挖护筒坑眼,采用静压法压入第一级主干钢护筒,人工开挖第一级主干钢护筒内的软土,边开挖边抽水,直至达到第一级预定深度;
(2)在第一级主干钢护筒的切口处压入分支护筒,利用洛阳铲挖除分支护筒内的土体,并抽出内部渗水;
(3)在第一级主干钢护筒顶部焊接第二级主干钢护筒,并静压入土体,人工开挖第二级主干钢护筒内的软土,边开挖边抽水,直至达到第二级预定深度;
(4)在第二级主干钢护筒的切口处压入分支护筒,利用洛阳铲挖除分支护筒内的土体,并抽出内部渗水,重复上述过程(2)-(4)至开挖至设计深度;
(5)将若干根主干受力纵筋外侧绑扎主干螺旋箍筋形成主干钢筋骨架,将主干钢筋骨架置于主干钢护筒内壁至设计位置,将若干根分支受力纵筋外侧绑扎分支螺旋箍筋形成分支钢筋骨架,将分支钢筋骨架置于分支钢护筒内壁至设计位置;
(6)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振捣,同时采用起重机械逐级向上提取各个主干钢护筒,直至地表,主干钢护筒全部被拔出形成圆柱形的主干桩体和若干个圆柱形的分支桩体,即人工挖孔桩浇筑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干钢护筒和所述的分支钢护筒均呈圆筒形,所述的切口设置在所述的主干钢护筒的下部且在所述的主干钢护筒的圆形横截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为圆形且其直径为300-500mm,所述的分支桩体与所述的主干桩体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主干桩体的直径为1.8-3.0m,所述的分支桩体的直径为150- 300mm;所述的主干桩体长度为达15-20m,所述的分支桩体的长度为1-2m。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级所述的主干钢护筒通过焊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钢护筒与所述的分支桩体粘结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4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