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0082.3 | 申请日: | 2013-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洋一;柚场誉嗣;岩本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知一种电磁继电器1,所述电磁继电器1包括:电磁体2,在所述电磁体2中铁芯附接至装备有线圈的卷轴;衔铁3,所述衔铁3依据施加于线圈的电压而移动;以及接触部分4,所述接触部分4随着衔铁的移动而打开和关闭,正如在图1A中所说明的(例如见专利文件1)。
电磁继电器1具有印刷电路板5。正如在图1B中所说明的,接触部分4包括移动接触构件4a和固定接触构件4b。移动接触构件4a和固定接触构件4b由弹簧制成。移动接触构件4a和固定接触构件4b的基底终端6a和6b固定至印刷电路板5的后面部,正如在图1A中所说明的。翼片终端7a和7b固定至印刷电路板5的右面部。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No.2011-2280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当未示出的连接器电连接至电磁继电器1时,可能需要电缆线,所述电缆线连接至基底终端6a和6b并且被牵拉至外侧。焊接作为用于将电缆线连接至基底终端6a和6b的方法。然而,当电缆线通过手工焊接至基底终端6a和6b时,难以保证连接可靠性,并且由于人工工时增加因此制造成本也上升。额外地,当电磁体2的线圈的两个端部也被焊接至牵拉至外侧的电缆线时,难以保证连接可靠性。
因此,已有一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基底终端6a和6b以及翼片终端7a和7b通过焊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5上。然而,由于在印刷线路板5的右面部和后面部上进行焊接,因此不能够采用自动焊接(浸焊)。在这种情况下,电缆线不得不被手工焊接至基底终端6a和6b,从而难以保证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能够改进牵拉至外侧的电缆线以及用于电磁体的终端和用于接触部分的终端中至少之一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罩壳;电磁体,所述电磁体具有从第一罩壳的底表面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终端;以及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根据电磁体的磁吸引力打开和关闭并且具有从第一罩壳的底表面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终端;被牵拉至电磁继电器外侧的电缆线;以及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浸焊将电缆线固定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至少之一并且将电缆线电连接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该至少之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进牵拉至外侧的电缆线以及用于电磁体的终端和用于接触部分的终端中至少之一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说明常规的电磁继电器的构造的外形图;
图1B为说明接触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图;
图3为继电器本体在内罩壳被移除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4为继电器本体从图3的相反的方向看的前视图;
图5A为说明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示例中电缆线通过焊接直接连接至基底终端;
图5B为说明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示例中电缆线通过焊接直接连接至线圈终端;
图6A为印刷电路板对应于穿过通孔的线的剖视图;
图6B为说明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在所述状态中继电器本体和电缆线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
图7A为说明电磁继电器的构造的外形图;
图7B为每一个电缆线的剖视图;
图8A为说明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示例中在印刷电路板和电缆线之间的连接位置被保护性材料密封;
图8B为说明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示例中使用金属线或金属板而非电缆线;
图8C为说明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示例中安装至电缆线端部的连接器附接至金属线或金属板;
图9A为说明其上形成有电弧空间的内罩壳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B为说明上罩壳和内罩壳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A至10C为说明用于支承电缆线的支承部分的示例的示意图,所述支承部分形成于内罩壳的侧表面上;
图11A至11C为说明设置于印刷电路板和外罩壳之间的减振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A为说明其上形成有用于向下按压永磁体的突出部部分的上罩壳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B为说明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永磁体的凹处的外罩壳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为说明电弧放电和电弧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未经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00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计算机的温控模块
- 下一篇:电脑机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