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49530.8 | 申请日: | 2013-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良;饶帅辉;刘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F27/12 | 分类号: | B21F2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汛 金属 网兜 锁边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属于编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防汛金属网兜都是由底部开始向外延伸的编制工艺,在编制过程中用于编制的金属丝的顶部都是直接缠绕在金属网的外圆之上,或者直接将多余的金属丝相互缠绕。这种处理方式往往容易在金属网的使用过程出现散开导致金属网的外圆散开,减小了防汛网的实际可用面积。也容易导致金属网外圆无法承受过大的拉力而妨碍金属网的使用,并且裸露在外的金属丝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刮伤施工人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汛金属网兜锁边质量差的不足。
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个网兜的金属丝由中间向外相互缠绕构成圆形编织网,圆形编织网多余的金属头必须两根一组相互缠绕形成圆弧,然后沿着已编制好的网孔进行逆向编织,逆向编织方式与网兜网孔的编织点处相同,逆向编制多余部分分别缠绕在网孔的两个金属丝上直到多余部分全部缠绕完。
所述多余的金属头部分缠绕度数必须大于或等于360°。
所述金属头的逆向编织必须沿着网孔结构编织直到通过编制点处,使得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本发明的优点,本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网兜外圆易散开,外圆受力小、装载能力小的不足,新工艺制造的防汛金属网兜安全可靠,应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汛金属网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金属丝 2、圆弧 3、网孔 4、编织点 5、金属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防汛金属网兜的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个网兜的金属丝1由中间向外相互缠绕构成圆形编织网,圆形编织网多余的金属头5必须两根一组相互缠绕形成圆弧2,然后沿着已编制好的网孔3进行逆向编织,逆向编织方式与网兜网孔的编织点4处相同,逆向编制多余部分分别缠绕在网孔的两个金属丝上直到多余部分全部缠绕完。
所述多余的金属头5部分缠绕度数必须大于或等于360°,这样缠绕后就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金属头5打滑脱网的事故,从而保证了整个防汛金属网兜的完整性,确保质量。
所述金属头5的逆向编织必须沿着网孔3结构编织直到通过编制点4处,使得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使得金属丝1不易产生滑动、脱节等现象。
使用效果举例
2012-08-10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长涂沈家坑水库 发生垮坝事故,灾情发生后广大干部使用本防汛金属网兜进行对决口进行堵塞,面对巨大的水压,本防汛金属网兜没有一个发生散架的情况,使得灾情被迅速控制。
2012年09月14日,舟山嵊泗岛受台风“三巴”影响,沿海海堤巨浪翻滚,大量海山涌入岛内,广大关闭迅速组织人员,使用本防汛金属网兜,进行海堤加固,本防汛金属网兜没有一个发生散架的情况,防止了海水的大量涌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9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