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38210.2 | 申请日: | 2013-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热 大温降 双循环 梯级 发电 系统 | ||
1.一种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组由依次连接的冷凝器、温区蒸发器和发电组件构成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的第一组至第N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的冷凝器的冷却通道为并联连接的结构,所述的第一组至N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的温区蒸发器的低温热通道为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串联结构,所述的每一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的发电介质通道为独立循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包括有:内装有发电介质的冷凝器(4)、温区蒸发器(3)、膨胀机(1)和由膨胀机(1)驱动的发电机(2),所述的冷凝器(4)内设置有冷却通道(5),所述冷却通道(5)的流入口(a)通过冷却流入管路(6)连接冷却载体,所述冷却通道(5)的流出口(b)通过冷却回流管路(7)连接冷却载体,所述冷凝器(4)上还设置有发电介质输出口(c)和发电介质回流口(d),所述的发电介质输出口(c)通过介质管路和介质泵(8)连接温区蒸发器(3)的发电介质流入口(e),所述温区蒸发器(3)上还设置有发电介质流出口(f),所述发电介质流出口(f)通过介质管路连接膨胀机(1)的发电介质流入口(10),膨胀机(1)的发电介质流出口(11)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4)上的发电介质回流口(d),所述的温区蒸发器(3)内设置有具有低温热流入口(h)和低温热流出口(l)的低温热通道(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首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的温区蒸发器(3)的低温热流入口(h)连接低温热输入管路(12),第一组至第N-1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任一个温区蒸发器(3)的低温热流出口(l)连接相邻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温区蒸发器(3)的低温热流入口(h),最后一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的温区蒸发器(3)的低温热流出口(l)连接剩余热排放管(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N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的冷凝器(4)内设置的发电介质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N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中的冷凝器(4)内设置的发电介质与该冷凝器(4)所处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的温降区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发电机组至少设置有两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大温降双循环梯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区蒸发器(3)为满液式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82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