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青花料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4751.3 | 申请日: | 2013-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志;黄玉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1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青花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领域,具体是一种青花瓷彩绘用的合成青花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花瓷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瓷器品种,属于高温釉下彩。青花料是青花瓷生产的必需原材料,属于釉下高温颜料。青花料的质量和呈色控制技术决定了青花瓷的兴衰和发展。传统的青花料均采用天然钴土矿,大体分为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和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浙江、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都有丰富的钴土矿。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钴土矿是一种含有氧化钴、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铁等物质的矿物,因产地不同,氧化钴的含量也不同,大体为2%-9%。一般要经过提拣处理,提高氧化钴的含量,再经炼制加工,才能成为画青花的色料。由于天然矿物的组成难免出现波动,加上炼制加工误差,容易造成生产的青花瓷色调出现差异,难以适应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实验证明,用化工生产的纯氧化钴来绘制青花,颜色是蓝中泛紫,色调浓烈,缺少含蓄。所以青花瓷所呈现的蓝色,虽然主要是由氧化钴产生着色效果,但青料中含的微量铁、锰元素和钴元素的比例以及色料中所含硅、铝、钾、钠、钙的比量不同,都会对呈色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青花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按氧化钴90~95重量份、调色剂5~10重量份的比例配料,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
(2)、将混合后的原料装入耐火匣钵中于1250℃煅烧30分钟;
(3)、将煅烧所得的物料冷却后粉碎至小于1mm的颗粒,用清水漂洗干净,干燥后成为色剂;
(4)、按色剂30~70重量份、坯料20~40重量份、釉料10~30重量份的比例配料,在球磨机中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2微米,干燥后即为合成青花料。
所述氧化钴为Co重量含量大于70%的化工原料;
所述调色剂包括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铜、石英的一种或多种;其作用在于利用本身发色或通过与氧化钴反应,调节青花料的色调。
所述坯料、釉料是青花料所要彩绘陶瓷所用的坯料和釉料。其作用一是起稀释作用,调节氧化钴发色浓度,避免出现黑斑或料刺,同时降低原料成本;二是调节青花料的成熟温度,增强青花料与坯体及釉层的结合性能。
本发明采用化工生产的纯氧化钴;经过高温合成、冷却后洗涤。使色剂呈色稳定,彩绘产品的一致性好。可满足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控制调色剂的种类及配比,可根据不同青花瓷对色调的要求进行调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引入与产品一致的坯、釉料,既能调节青花料的烧结温度,又能促进与坯体及釉料的融合,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按氧化钴95重量份、氧化锰5重量份的比例配料,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所述氧化钴为Co重量含量为72.2%的化工原料;
(2)、将混合后的原料装入耐火匣钵中于1250℃煅烧30分钟;
(3)、将煅烧所得的物料冷却后粉碎至小于1mm的颗粒,用清水漂洗干净,干燥后成为色剂;
(4)、按色剂70重量份、坯料20重量份、釉料10重量份的比例配料,在球磨机中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2微米,干燥后即为合成青花料;
所述坯料成份为:IL5.81% SiO267.46% A12O321.53% Fe2O30.38% TiO20.14% CaO0.23% MgO0.19% K2O2.73% Na2O1.53%
所述釉料成份为:IL8.86% SiO264.56% Al2O311.48% Fe2O30.15% TiO20.04% CaO8.63% MgO1.69% K2O3.76% Na2O0.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