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78431.5 | 申请日: | 2013-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任福海;冯春明;袁甜;李志刚;许方学;李秋;郑毅;刘吉明;邹胜利;李洪延;马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尤莹 |
| 地址: | 118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螺 苗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培育步骤为,
(1)育苗用水预处理
育苗用水先经过砂滤处理,砂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培育期间水温18~30℃,海水比重1.022~1.013g/ml,pH值8.0~8.3;
(2)动物性饵料培养
在繁殖期采集壳高3.5~4.5cm的杂色蛤作为种贝,阴干刺激产卵,选取健壮D型幼虫进行培育,培育密度7~8个/ml;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角毛藻为饵料,每日投饵2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三种藻液的细胞浓度比为2:3:3;每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总体积的50%;
幼虫壳长达到190~200um时开始倒池附着,以海泥为附着基,稚贝培育水深50~60cm,每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总体积的70~80%;稚贝培育前期投喂等鞭金藻、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日投饵2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四种藻液的浓度比为2:3:3:2,5天以后完全利用沉淀池水中的天然饵料培育稚贝,天然饵料不足时补充干酵母;
(3)亲螺产卵与孵化
亲螺要求3~4龄,壳高10~12 cm,性腺饱满,亲螺入池后自然交配产卵,交配产卵期间以鲜活杂色蛤为饵料;卵袋原池孵化,孵化期间保持充气,每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总体积的100%;换水时利用水泵冲洗掉卵袋表面的脏物:孵化过程中,受精卵在卵袋内液中逐渐发育为面盘幼虫;
(4)幼虫培育:
将步骤(3)得到的面盘幼虫进行培育,面盘幼虫培育密度0.1个/ml,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总体积的50%;换水网目前期80目,中后期60目;每日投饵3~4次,饵料为等边金藻+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投喂的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四种藻液的浓度比为1:1:2:2;每6~7天倒池一次;面盘幼虫壳高达到1450~1500μm时,及时倒池附着;
(5)稚螺和幼螺培育:幼虫变态附着和前期稚螺培育阶段以步骤(2)得到的杂色蛤稚贝为饵料,每日投喂1次,投喂个数与稚螺个数的比例为2~5:1;稚螺壳高达到2.5mm时投喂蓝蛤,每日投喂1次,投喂数量与幼螺个数的比为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亲螺在交配产卵前,先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0分钟,然后放入水泥池暂养,暂养水深80cm,密度10~15个/m3;交配产卵期间的水温为22~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幼虫培育的水温20~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未经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4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