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控制测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60224.7 | 申请日: | 2013-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李烨;岳凌云;岳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 |
| 主分类号: | B65B37/18 | 分类号: | B65B3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测重装置,具体涉及自动控制测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工业企业中,称重往往依靠台秤人工称重,非常浪费人工,称重也不容易准确,不能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令人头痛。
如能利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称重就好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机械技术与激光、微电子等技术揉合融汇在一起的新兴技术。它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主要有以下特征:综合性与系统性,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它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高技术。这种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模拟量与数字量交换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取长补短,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其结果使原来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更趋于合理。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既然有那么多的优势,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很多运用?在工业的产品称重中,特别是工业散料称重中,能否设计一种能自动测量重量的流水线,该种自动控制测重系统正是目前很多企业所渴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动控制测重系统,该装置可以解决工业上散料的自动化称重,特别适合用盒子,瓶子包装的散料产品,将散料产品放在散料传输带1上,散料经过人字形上漏斗3滑落到左漏斗14或右漏斗6,天平进行称重,达到需要重量,再滑落到下漏斗9,送到装散料的容器10,再通过成品传送带13输送到粘贴商标装置12处。粘贴商标装置12将装散料的容器10贴上商标,达到要求后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自动控制测重系统,包括产品流水线和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测重系统由散料传输带1、散料2、人字形上漏斗3、振荡器4、电动闸门5、右漏斗6、配重砝码7、天平支点8、下漏斗9、装散料的容器10、托板11、粘贴商标装置12、成品传送带13、左漏斗14组成;所述的人字形上漏斗3安装在散料传输带1右端,人字形上漏斗3进料口比散料传输带1低50~100毫米,散料就可以顺利传送到人字形上漏斗3;两个所述的振荡器4分别安装在人字形上漏斗3下面两个管子内侧,散料可以均匀地经过人字形上漏斗3被传送到左漏斗14或右漏斗6;两个所述的电动闸门5分别安装在左漏斗14、右漏斗6上方,左漏斗14、右漏斗6中的散料重量和砝码重量一样的话,电动闸门5就闭合;两个所述的天平支点8分别安装在左漏斗14、右漏斗6两旁;所述的配重砝码7与漏斗分别安装在天平的两端,需要包装多重的散料就放多重的砝码;所述的下漏斗9安装在左漏斗14、右漏斗6正下方;所述的装散料的容器10安装在下漏斗9的正下方,便于把散料装到装散料的容器10里;所述的粘贴商标装置12安装在成品传送带13侧面,便于装好的散料的容器10要贴上标签,经过成品传送带13传输到下一道工序。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左漏斗14、右漏斗6为圆锥形,称好的散料便于滑落到下漏斗中。
所述的配重砝码7重量为1克,2克,5克,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50克,100克,150克,便于称各种不同重量系列的散料。
所述的电动闸门5安装在人字形上漏斗3管道拐弯处,所述的电动闸门5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左右两只电动闸门5动作互锁。
所述的托板11安装在装散料的容器10两旁并安装于成品传送带13两侧面。便于夹住装散料的容器10,从而使得散料灌装时候不会错位。
本发明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发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工称货物重量的劳动强度,实现检测的自动化,连续化,称重的数据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并且称重的速度快,实用性强。
二、本发明结构精巧,运用了光、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设备运转灵活,可以形成流水线生产,不会对检测人员造成任何伤害,设备造价适中,使用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经济适用价值。
三、本发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散料产品的包装流水线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该设备由散料传输带1、散料2、人字形上漏斗3、振荡器4、电动闸门5、右漏斗6、配重砝码7、天平支点8、下漏斗9、装散料的容器10、托板11、粘贴商标装置12、成品传送带13、左漏斗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未经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