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55423.9 | 申请日: | 2013-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尹继辉;郁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继辉;郁向民 |
| 主分类号: | C10M169/06 | 分类号: | C10M169/0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颗粒 改性 复合 润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由按质量份数为70~90份的基础油、2~9份的脂肪酸、4~18份的钛酸四异丙酯、1~4份的芳酸、0.5~1.5份的二苯胺、2~4份的羟基硅酸镁粉和1~2份的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组成;其中羟基硅酸镁粉的粒径为1~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由按质量份数为75~85份的基础油、4~8份的脂肪酸、8~16份的钛酸四异丙酯、2~3份的芳酸、0.8~1.3份的二苯胺和2.5~3.5份的羟基硅酸镁粉和1.2~1.8份的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组成;其中羟基硅酸镁粉的粒径为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油为矿物油、合成油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物油为石蜡基基础油,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酸为硬脂酸或十二羟基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任意比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酸为苯甲酸、苯二甲酸或两者以任意比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润滑脂添加剂为纳米稀土化合物、纳米聚四氟乙烯、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粉和纳米金刚石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的混合物。
8.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按质量份数称取70~90份的基础油、2~9份的脂肪酸、4~18份的钛酸四异丙酯、1~4份的芳酸、0.5~1.5份二苯胺、2~4份的羟基硅酸镁粉和1~2份的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备用;
二、将脂肪酸和30~50份的基础油加入到反应釜中,混合并加热至脂肪酸完全溶解在基础油中,然后温度升至70~80℃,加入钛酸四异丙酯,继续升温至85~95℃,以搅拌速度为50~70r/min,搅拌0.5~1.5h,然后加入芳酸,继续以搅拌速度为50~70r/min,搅拌0.5~1.5h,按蒸馏水和钛酸四异丙酯的摩尔比为(1.1~1.7)∶1,加入蒸馏水,在温度为85~95℃条件下,保温1~2h,然后在搅拌速度为20~40r/min的条件下,以升温速率为0.4~0.5℃/min升温至温度为160~170℃;
三、将剩余的步骤一的基础油预热至温度为70~80℃,然后加入到步骤二后的反应釜内,升温至温度为192~210℃,保温5~10min,然后使反应釜温度降至100~120℃时加入步骤一称取的二苯胺,继续降温至温度为70~95℃,在搅拌速度为10~20r/min的条件下加入步骤一的羟基硅酸镁粉和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搅拌0.2~0.5h,完成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研磨,得到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蒸馏水和钛酸四异丙酯的摩尔比为(1.3~1.5)∶1。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微纳米颗粒改性复合钛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以升温速率为0.45℃/min升温至温度为1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继辉;郁向民,未经尹继辉;郁向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4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表面无钯化学镀金属镍的方法
- 下一篇:铸石槽刮板输送机防窜链链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