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45716.9 | 申请日: | 2013-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赵滨;张庆;赵斌;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H1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动态 特性 参数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包括预紧装置、支撑钢架、上垫块、涡流传感器、磁性薄吸板、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激振器、工作台、下垫块、下试件、上试件、涡流位移传感器支架装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垫片和下垫片设于支撑钢架内,预紧装置从顶部穿过支撑钢架,与上垫片接触;下垫片放置在支撑钢架的底部,与上垫片对应;所述的力传感器穿过支撑钢架的底部和下垫片,到达下垫片的顶部,且力传感器的底部与激振器相连,激振器和支撑钢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的下试件、上试件置于上垫块和下垫块之间,在上试件、下试件上设置多个磁性薄吸板与多个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的磁性薄吸板的上方或下方设有涡流传感器;且涡流传感器与磁性薄吸板有间隙,所述的涡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传感器由一个支架装配体固定,且涡流传感器通过螺栓与支架装配体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架装配体固定于工作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传感器与位移信号放大器相连;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相连;所述的激振器与功率放大器相连,所述的位移信号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分别与动态信号分析仪相连,所述的动态信号分析仪与计算机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为刚性工作台,所述的预紧装置为预紧螺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钢架、激振器、支架装配体与工作台的连接面处设有橡胶减震材料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制备不同材料、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表面粗糙度的上试件和下试件;
(2)由下至上安装测试装置,先完成激振器在刚性工作台上的安装与固定,然后安装支撑钢架,在支撑钢架内由下至上地依次安放下垫块、下试件、上试件及上垫块;
(3)在上试件、下试件多个位置布置多个磁性薄吸板与多个加速度传感器,以测得上下试件多个位置处的位移、加速度信号;
(4)将涡流传感器安装在支架装配体上,且使涡流传感器与磁性薄吸板的上方,调节涡流传感器上的螺母以调整其与所测磁性薄吸板间距,以便更好测量;
(5)通过激振器激励,同时记录各个传感器的相应信号;
(6)对各传感器信号进行后处理,得到法向动态特性参数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信号后处理过程如下:
(1)由信号系统输出简谐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然后由激振器对下试件施加简谐载荷f(t);
(2)建立测试装置中试件及结合面的动力学模型;将结合面等效为弹簧阻尼单元,其中mx为下试件质量,Kj为结合面的等效刚度,Cj为结合面等效阻尼,δj(t)为结合面处位移,其中即取两个结合面处所测位移值的平均值,δj1(t)为吸附在下试件表征结合面位移的磁性吸板位移量;δj2(t)为吸附在下试件表征结合面位移的磁性吸板位移量;f(t)为激振器所施加在下试件上的简谐激振力,fj(t)为等效到结合面处的简谐力,下试件与结合面共同组成了二阶线性有阻尼质量-弹簧系统;
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令:
且近似为fj(t)=Fm cosωt (3)
其中:mx为下试件质量;a为下试件加速度;Cj为结合面阻尼;Kj为结合面刚度;δj(t)为结合面处位移;为结合面处速度,由位移求导而得;f(t)为激振器所施加在下试件上的简谐激振力,fj(t)为等效到结合面处的简谐力;Fm为结合面处所受激振力幅值;ω为激振力的频率;由于激励为简谐函数,故稳态响应即结合面处位移也是简谐函数,且具有相同的ω,故有
式(4)中δm为结合面位移幅值,为相位差;ω为激振力的频率;
将式(4)带入式(2)、(3)整理可得,
即:
由于f(t)、δj与α均可测,即在式(6)、(7)、(8)中Fm与δm已知,但未知;故Kj和Cj的求解过程中,的求解是重点;运用Kelvin-Voight模型应变能有关结论,
带入式(9),得
式(11)中ψ为Kelvin-Voight模型中的耗能系数,其计算式为
式(12)中为一个加、卸载循环中的耗能,为加载过程中的应变能,为卸载过程中的应变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7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