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15083.0 | 申请日: | 201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隆平;增田直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温度传感器 安装 夹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通过防止温度传感器的脱落、移动或者摇晃不稳,能够实现安装精度的提高以及维持。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温度传感器单元的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构造被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编号0034、图1、图6~图8)。
温度传感器单元包括:具有旋入蓄电池壳体的上壁的传感器安装孔而固定的螺纹部的筒状的单元主体;滑动自如地配设在其内侧的合成树脂性的温度检测部;配设于该温度检测部的前端部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弹性安装于单元主体内并朝向使温度检测部从单元主体突出的方向施力于温度检测部的弹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编号0034)。
此外,虽然不是直接安装于汽车的蓄电池壳体的温度传感器,但是以往已知有:使用于外部气温传感器等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构造(参照专利文献2的段落编号0001以及图1~图3);安装于送风用通风管道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构造(参照专利文献3的段落编号0001以及图1~图3);以及安装于蓄电池的保持板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参照专利文献4的段落编号0015以及图1~图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2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0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81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025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的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的构造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必须旋入传感器安装孔,安装时需要工具,另外,存在安装麻烦、耗费时间的问题。
另外,蓄电池的温度传感器由于要求安装精度,因此在上述的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单元中,使用弹簧朝向使温度检测部突出的方向施力于温度检测部。从而,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存在部件件数多、构造复杂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仅构造简便且能够简便地安装,而且通过防止温度传感器的脱落、移动或者摇晃不稳,能够实现安装精度的提高以及维持的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做出的,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一种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保持具有传感器主体和从传感器主体的基端部的周围突出的突出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于贯通了收纳有蓄电池的壳体内外的安装孔,使传感器主体的前端部向壳体内突出。
第二,夹子具有如下构成。
(1)抵接部
抵接部直径比安装孔大,并且抵接于壳体的外表面。
(2)插通孔
插通孔贯通抵接部,直径比突出部小,并且能够使传感器主体插入。
(3)保持筒
保持筒与插通孔连通,从抵接部朝向壳体的外侧以筒形延伸,且端面开放、传感器主体能够从该开放端面通过插通孔而插通,并且能够在内部保持突出部。
(4)脚筒
脚筒与插通孔连通,从抵接部朝向壳体的内部以筒形延伸,且前端开口,传感器主体能够从插通孔通过前端开口而插通,并且能够插入安装孔。
(5)弹性爪
弹性爪至少有一对,从脚筒的外侧弹性突出,在通过安装孔时,朝向脚筒的筒内部挠进,在通过安装孔之后,复原并在与抵接部之间夹持壳体。
第三,在抵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对肋部,该肋部分别位于抵接部的直径方向的两端部,并朝向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当在与一对弹性爪之间夹持壳体时,使该抵接部挠曲,从而使开放端面变窄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保持筒。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
即,在保持筒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切槽,该切槽向与一对肋部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从开放端面朝向保持筒延伸至中途。根据该方式,通过设置一对切槽,能够使抵接部以及保持筒易于挠曲。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
即,在保持筒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部突起,该内部突起朝向该保持筒的筒内部突出,并且沿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延伸。根据该方式,通过设置内部突起,能够防止在保持筒的筒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的摇晃不稳。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5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