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IPV太阳能用非接触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12477.9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8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薛黎明;刘伯昂;陆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H02N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育麟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bipv 太阳 能用 接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IPV太阳能发电应用装置,尤其是BIPV太阳能用非接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LEED认证都强调了对其应用的考量。然而当前,由于光伏建筑一体化成本较高及缺乏并网发电政策支持,其在我国的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BIPV所发电能的传输问题,特别是光伏发电所需直流馈电线在其传输网路中使用量极大,加之传输距离较长,由此造成的成本增加、施工难度加大、系统工作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均成为BIPV建筑的所有者不得不考虑的难题;而且在发电时段功率起伏很大,再加上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效率目前达不到与太阳能发电功率相匹配的程度且蓄电池成本较高,所以太阳能发电的BIPV实际应用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有线传输电能的方法得以改进、储能的规模又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电器的能量需求。此外,由于手机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充电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非接触式充电技术的应用,它替代了充电馈线而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使太阳能发电在BIPV的应用有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于建筑材料的太阳能发电与能量转存利用装置,将其作为电梯厢内照明、通讯及广告的动力来源,不仅可有效利用太阳能,而且还能避免过多的线路随电梯运动所带来的麻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BIPV太阳能用非接触充电装置,集成于建筑观光电梯的透明电梯井及其内部载人的电梯厢,利用太阳光发电并通过非接触的感应式充电装置将电能存入储电装置,为电梯厢内的低功耗用电器提供电力。本装置由三部组成:太阳能发电部包括薄膜电池组件;感应充电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含有电压转换器和发射装置,接收端又含有接收装置和充电装置;蓄电部包括储能装置。太阳能发电部为设置于圆柱桶形电梯井井侧壁夹层中的若干薄膜电池组件,所发电通过馈电线路连接至感应充电部发射端的电压转换器进行交流电压变换并馈入发射端的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受控与接收端的接收装置匹配、对位进行电能耦合,再由接收端将耦合来的电能通过充电装置充入蓄电部的储能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梯井设置为圆柱筒形空间结构,侧壁为带夹层的透明玻璃材料。
进一步,所述电梯厢为带基座的圆柱筒形封闭轿厢与所述电梯井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发射端的电压转换器和发射装置集成一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梯井的内侧表面,对应所述电梯厢停靠的位置,在朝向所述电梯厢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耦合表面。
进一步,所述接收端的接收装置与所述充电装置集成一体,设置于所述电梯厢的外侧表面,朝外的一面上于设置所述第二耦合表面,其位置与所述电梯井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一耦合表面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薄膜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梯井的侧壁带夹层中,设置为若干片;通过汇流馈电线全部并联后可受控在若干所述电压转换器中切换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二耦合表面均设置为波浪形,波浪形的波峰线设置为与所述电梯厢的运动方向平行;两个耦合表面相互留有空隙且呈几何互补形状;其耦合方式为线圈耦合。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集成于多部观光电梯的电梯井、电梯厢中,所述薄膜电池组件可根据功率要求通过汇流馈电线部分并联,而后可受控在相应的所述电压转换器中切换连通。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电力驱动耦合充电装置,集成于建筑观光电梯装置中,利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并通过感应式充电将电能充存于蓄电装置,在需要时供给相应的用电器使用,如充电照明设备、箱内广告灯牌、感应壁灯等各种产品。其感应充电方式具有效率高,无高频辐射,易通过各国安规认证,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与建筑观光电梯的集成位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各装置在电梯经停点时相互位置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各装置在电梯经停点时相互位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馈电原理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1 电梯井 11第一耦合表面 12第二耦合表面 14发射装置
15充电装置 2 电梯厢 3薄膜电池组件 4电压转换器
5接收装置 6储能装置 7电梯厢的外侧表面
8 箱座 9井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2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城市轻轨用供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