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体吸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11241.3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0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健祥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18;C01B17/45;C01B2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体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的气液相反应或吸收接触的情况。属于气液传质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气体吸收装置是气液传热、传质过程的常用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行为对板式塔的传热、传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常规新型气体吸收装置——塔设备考虑到气液传质设备的工程因素,通过改造塔体内的塔板结构或安装填料追求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促进气液传质。一般地,化工生产中运行的板式塔是液体由降液管向下流动,从专门设定的降液管与下层塔板间的缝隙进入并水平穿过下层塔板,这样反复一直流到塔釜。塔板上的液层厚度由出口堰的高度决定,而气体则自下而上通过踏板上的开孔,进入并穿过版上液层实现传热、传质。在这种传统的板式塔中,板式塔中都是弓形板,气液两相的接触在板上的液层中进行,气体通过塔板是需要同时克服塔板上液体重力、板层阻力与表面张力。此外对于溶液型液体与气体之间传质设备,往往由于持液量不够,过程中可能析出固体,堵塞部分通道甚至堵塞,使整个塔设备而不能适应。常用板式塔设备持液量往往不大,还受到操作弹性范围的限制,容易产生固体堵塞。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气体吸收装置,延长液体和气体的接触反应时间,并且比相同的圆柱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结构简单,并且放置占用空间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装置,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结构简单的新型气体吸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液体进口,气体出口,塔节,密封垫圈,塔板,观察口,塔壁夹层外壁,气体进口,塔体,液体出口和下封口,所述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组成,所述塔体为扁长状,所述塔体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气体进口或气体出口的直径,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液体进口或液体出口的直径。
所述塔板上表面设有上齿堰,上堰高h1=30-200mm。所述塔板的下表面设有下齿堰,分布齿高h2=5-200m。
所述塔体高1.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若干个扁长型塔体的气体进口与气体出口或液体进口与液体出口为管状结构连接,使得气液接触面积增加,阻力小,传质效率提高,并且所占空间较小,操作简单,并可连续进行气体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塔体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可以用以用与工艺物料相适应的金属材料或者耐酸陶瓷材料直接制成以适应该系列物料可能强腐蚀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的塔节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上齿堰、下齿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封口; 2-液体进口;3-气体出口;4-塔节; 5-密封垫圈;6-塔板;7-观察口;8-塔壁夹层外壁;9-气体进口;10-塔体;11-液体出口;12-下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新型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1,液体进口2,气体出口3,塔节4,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口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口9,塔体10,液体出口11和下封口12,新型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塔体10为扁长状,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塔板6为长方形。管道直径略大于气体进口9或气体出口3的直径,管道直径略大于液体进口2或液体出口11的直径。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塔体10,塔体高1.5m,塔板6上表面设有上齿堰,上堰高h1=30-200mm,塔板6的下表面设有下齿堰,分布齿高h2=5-200m。塔板6上的有小孔为停车时排放塔板持液时使用。
溶液从液体进口进入由上而下逐级下流形成液膜,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在塔内气体与溶液液幕错流鼓泡接触反应,反应完成液从塔底排出。或溶液从液体进口进入自左往右流动流形成液膜,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在塔内气体与溶液液幕错流鼓泡接触反应,反应完成液从塔底排出。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健祥,未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1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给料机传动系统
- 下一篇:带有安全检测装置的锚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