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便携式负压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869.0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曾晨光;曾军;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晨光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27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便携式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创口内的积液进行吸引排除的负压引流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且负压源可重复循环利用的新型便携式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负压吸引器主要由负压源和吸引管组成,吸引管一端连接负压源,其另一端作为吸引口伸入到创口内清除各类创口内的积液,而传统的负压源体积庞大,移动不便,切换流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且负压源可重复循环利用的新型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它包括中间设置有引流通道的吸引管,以及可在所述吸引管的引流通道内产生负压的负压源,所述负压源与吸引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的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上设置有负压接口和进料接口,吸引管的引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料接口,负压源连通所述负压接口。
所述进料接口的高度不高于负压接口的高度。
所述负压接口位于储液室的顶端。
所述进料接口和负压接口分别位于储液室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储液室内设置有可沿着储液室上下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储液室的内壁之间为紧密配合,滑块的高度位于进料接口与负压接口的高度之间。
所述储液室内负压接口的下方位置设置有上限位块,以阻止滑块超过负压接口的高度,所述储液室内进料接口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下限位块,以阻止滑块低于负压接口的高度。
所述储液室上设置有排料接口,所述排料接口和负压接口均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排料接口位于储液室的底端。
所述储液室内设置有辅助滑块上下滑动的导向柱,滑块对应于导向柱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配合动作的导向孔。
所述储液室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大气接口,所述大气接口上设置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储液室作为缓冲池,可以实现负压源与吸引管的分离,避免积液在吸引引流的过程中进入到负压源内,避免污染负压源,负压源可以重复循环使用;另外,储液室内设置有可沿着储液室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与储液室的内壁之间为紧密配合可以利用滑块进一步实现积液与负压源的完全分离;再有,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室上设置有负压接口、进料接口、大气接口和排料接口,进料接口、大气接口和排料接口均设置有控制阀,利用控制阀可以定时排除储液室内的积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便携式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包括吸引管1、负压源2和储液室3,吸引管1的中间设置有引流通道,储液室3作为密封的缓冲池,储液室3上设置有负压接口31和进料接口32,吸引管1的引流通道连通进料接口32,负压源2连通负压接口31,利用负压源2在储液室3内形成负压,从而在吸引管1的引流通道内产生负压,以便于将创口内的积液沿着吸引管1的引流通道吸引引流到储液室3内,以达到对创口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排除的目的,其中,进料接口32的高度不高于负压接口31的高度,负压接口31的位置最佳位于储液室3的顶端,且进料接口32和负压接口31分别位于储液室3相对的侧面上。
这样,利用储液室3作为缓冲池,可以实现负压源2与吸引管1的分离,避免积液在吸引引流的过程中进入到负压源2内,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源2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室3内设置有可沿着储液室3上下滑动的滑块4,滑块4与储液室3的内壁之间为紧密配合,滑块4的高度位于进料接口32与负压接口31的高度之间,储液室3内设置有辅助滑块4上下滑动的导向柱6,滑块4对应于导向柱6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配合动作的导向孔41。另外,储液室3内负压接口3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上限位块33,上限位块33用于阻止滑块4超过负压接口31的高度,储液室3内进料接口3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下限位块34,下限位块34用于阻止滑块4低于负压接口31的高度,这样,可以利用滑块4进一步实现积液与负压源2的完全分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室3上设置有排料接口35和大气接口36,排料接口35位于储液室3的底端,大气接口36位于储液室3的顶端,利用大气接口36连通外界大气,排料接口35、大气接口36和负压接口31均设置有控制阀5。这样,利用控制阀3可以定时排除储液室3内的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晨光,未经曾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开关电源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源恒温老化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