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工刀具切削温度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02293.4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7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文伟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伟廷 |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51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工 刀具 切削 温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测试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木工刀具切削温度测试装置。
技术背景
木工刀具切削木基复合材料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中,除消耗于木基复合材料加工表面和切屑中的应变能量外,大部分都转化为热。把由切削转化成的热称为切削热。切削热会加热刀具、切屑和加工表面,因而使它们的温度上升。我们知道木基复合材料为热的不良导体,而切削产生的大量热量都传递给了刀具本身,因此木工刀具的温度就显得非常的高。
木工刀具温度升高引起的直接结果有两个,一方面是刀片切削刃口温度上升会加速刀具的磨损;另一个方面是刀体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会使刀具丧失其原有的稳定性。前者是由于刀具材料在高温时硬度降低,或发生热劣化;后者与刀体自身的热膨胀和热应力有关。这些都会造成工件加工质量的下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装配式木工刀具的应用在持续扩大。装配式木工刀具的刀片与刀体是通过机械装夹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它们并不采用相同金属材料,所具有的热硬性也不一致。在装配式木工刀具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大部分侍递给刀具,使其温度升高,这就造成刀具磨损、刀具失稳及切削表面质量降低。因此,解决测试木工刀具切削过程中刀片切削刃温度和刀体温度的技术问题,是研究木工刀具切削温度对切削质量影响的基础。
目前,不存在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所有特征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通过热电偶测定木工刀具切削木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瞬时的刀片切削刃温度及刀片与刀体接触面温度,来判断木工刀具温度变化规律,极大的简化了木工刀具温度测试方式,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有别于先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瞬时准确测出刀片切削刃的温度和刀片与刀接触面上的温度的木工刀具切削温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工刀具切削温度测试装置,包括由刀片、刀体、设置在刀体前刀面上的热电偶及刀片与刀体接触面上的热电偶构成,其中,刀片的前刀面上粘贴有热电偶;刀片与刀体之间的接触面上粘贴有热电偶,刀片与刀体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后,通过在刀片的前刀面上粘贴有热电偶;在刀片与刀体之间的接触面上粘贴有热电偶,刀片与刀体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木工刀具上的热量传递给热电偶,同时获取瞬时的木工刀具上的温度值,这样可以准确测定出刀片上的温度梯度,有效判断刀片达到常态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方便测定出刀片与刀体接触面上的温度,可以方便测定出刀片与刀体接触画上的温度梯度,有效判断刀片达到常态温度的变化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配式木工刀具切削木基复合材料具体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刀片 ,2为刀体 ,3、4、5为前刀面的热电偶 ,6、7、8为刀片与刀体之间接触面上的热电偶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一种木工刀具切削温度测试装置,包括由刀片1、刀体2、设置在刀体2前刀面上的热电偶3、4、5及刀片1与刀体2接触面上的热电偶6、7、8构成,刀片1的前刀面上粘贴有热电偶3、4、5;刀片1与刀体2之间的接触面上粘贴有热电偶6、7、8,刀片1与刀体2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如图2所示,为装配式木工刀具切削木基复合材料工作示意图。把木基复合材料做成圆柱体,安装在车床主轴上,而装配式木工刀具装夹在进给装置上,主轴做回转运动,木工刀具垂直于主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进给运动。在木工刀具切削木基复合材料的过程中,木工刀具上的热量传递给热电偶3、4、5、6、7、8,同时获取瞬时的木工刀具上的温度值。这样可以准确测定出刀片上的温度梯度,有效判断刀片达到常态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方便测定出刀片与刀体接触面上的温度,可以方便测定出刀片与刀体接触画上的温度梯度,有效判断刀片达到常态温度的变化情况。此外,圆柱体的木基复合材料直径、主轴转速及进给速度可以无极变速,进而可以测定不同的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等切削参数下的木工刀具切削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伟廷,未经文伟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2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