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烹饪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5591.5 | 申请日: | 201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8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金且植;郑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且植;郑光顺 |
| 主分类号: | A47J27/13 | 分类号: | A47J27/13;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西区傍花4***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烹饪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层烹饪器具,更具体地涉及在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补热空间的同时,把持部分不会被退化。
背景技术
通常,烹调容器将欲烹饪的食物盛装在容器内,如果对烹饪容器进行加热,则根据被加热的容器对容纳的食物进行烹饪。
并且,烹饪容器有单层烹饪容器,也有由内层和外层构成的双层的烹饪容器。
当烹饪容器为双层时,根据形成于外层和内层之间的补热空间,对容纳于内层内部的食物均匀地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烹饪。
并且,在烹饪容器的外侧附着把手,从而能够自由移动烹饪容器。
上述技术构成是有利于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并不是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广为人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位于外层与把手接合的部分的构造物露出于外侧,从而可能致使食物中夹带异物,因此会加重使用时的不便。由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必要性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双层烹饪容器,其中,对位于外层与把手接合的部分的构造物进行遮蔽,从而赋予美感的同时能够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双层烹饪器具具有如下构成:其设置有外层1和内层5,并且在上述外层1的侧面向外部形成突出部10,并且在上述突出部10上形成铆钉孔17,并且为了结合于上述铆钉孔17,在连接于把手30的中间连接部60上形成连接孔64,从而通过上述连接孔64将铆钉80分别插入于上述铆钉孔17并进行强压固定,并且将上述内层5内置并插入于上述外层1,从而形成内层5的底面7与外层1的底面3之间的空间,并且为了将根据温度进行自动开闭的双金属传感器20固定于上述突出部10上,在上述双金属传感器20上形成双金属通孔22,并且在上述突出部10上形成连接螺丝孔15并通过双层金属固定螺丝26进行连接,并且设置有固定部件螺丝82,其通过上述中间连接部60的连接螺丝洞65和上述突出部10的连通孔19对内层5进行加压并固定,并且在上述把手30的内侧设置有对上述中间连接部60和上述突出部10进行包围的空间,并且上述把手30通过把手固定螺丝钉84的连接来连接于上述中间连接部60。
此外,把手30包括第一把手部40,其设置有第一把持部件45,上述第一把持部件45向上述外层1的侧方向进行延长,从而被把持于使用者的手中。
此外,第一把手部40包括第一把手主体41和第一延长部件44,上述第一把手主体41设置有对上述中间连接部60和上述突出部10进行包围的内侧空间42,并且接合于上述外层1,上述第一延长部件44从上述第一把手主体41向侧方向进行延长,并且上述第一把持部件45连接于上述第一延长部件44。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第一把持部件45和上述第一延长部件44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在将上述第一延长部件44的下侧和上述第一把持部件45的上侧接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把手固定螺丝47进行固定。
此外,上述把手30包括第二把手部50,其设置有第二把持部件56,上述第二把持部件56向上述外层1的侧方向进行延长,并且根据使用者的抓握方式(GRIP)进行把持。
此外,上述第二把手部50包括:第二把手主体51,其设置有对上述中间连接部60和上述突出部10进行包围的内侧空间52,并且接合于上述外层1;以及,第二延长部件54,其从上述第二把手主体51向侧方向进行突出,并且,在面向于上述第二延长部件54的上述第二把持部件56的内侧设置有结合槽部57,并且上述第二延长部件54在插入于上述结合槽部57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把手固定螺丝58的连接进行固定。
此外,上述中间连接部60优选地包括固定片62以及连接片66,上述固定片62设置有连通于铆钉孔17的连接孔64,上述铆钉孔17设置于上述突出部10的两侧,上述连接片66从上述固定片62向上述把手30方向进行弯曲,从而设置有结合螺丝孔69。
此外,本发明中,将上述外层1的底面3和内层5的底面7保持一定间距,从而形成补热空间9,并且双金属传感器20中,在设置有上述突出部10的空气排出孔13上插入双金属传感器20的凹凸部24,并且上述双金属传感器20的凹凸部24根据上述补热空间9和上述侧面流路14的温度进行自动开闭,上述双金属传感器20安装于侧面流路14和突出部10上,上述侧面流路14在上述外层1和上述内层5之间形成空气通路,以便连通于上述补热空间9,上述突出部10连通于上述侧面流路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且植;郑光顺,未经金且植;郑光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5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即热饮水机的水汽同路装置
- 下一篇:烹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