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85427.6 | 申请日: | 201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尤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13/06 | 分类号: | A24F13/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调控 焦油 烟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
背景技术
由于人体在不同时段对焦油、烟碱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卷烟消费者对卷烟烟气浓度和卷烟焦油、烟碱释放量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间段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另外,卷烟消费者还可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环境,对卷烟烟气浓度和卷烟焦油、烟碱释放量有不同的需求。普通卷烟的焦油、烟碱释放量一般都在盒标值左右波动,是相对稳定的,在不外加辅助工具时不具备调节功能。
现有市场上的烟嘴都具有降低焦油的作用,但是其调节焦油能力单一,不能在使用时根据抽吸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即根据抽吸者的主观愿望进行香烟焦油调节),不具备卷烟焦油释放量与香气浓度的调节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可使得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对焦油量的吸入量进行自主调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一种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包括滤管,滤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吸嘴及用于插入香烟的香烟套管,香烟套管为圆筒状腔体,环绕香烟套管的外壁开设有针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可环绕香烟套管外壁的针带,针带上沿长边方向设有可刺入香烟套管上针孔的打孔针。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能让吸烟者自主进行烟气浓度和焦油、烟碱释放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针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管,2——吸嘴,3——香烟套管,4——香味球珠或活性炭球珠,5——针孔,6——针带,7——打孔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可手动调控焦油量、吸味的烟嘴包括滤管1,滤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吸嘴2及用于插入香烟的香烟套管3,滤管1内装入活性炭球珠或香味球珠4,或者是活性炭球珠和香味球珠的混合。
香烟套管3为圆筒状腔体,环绕香烟套管3的外壁开设有针孔5,针孔5的圈数及针孔5之间的间隙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香烟套管3内插入卷烟的滤嘴后,可使用针状物通过穿透针孔5在滤嘴的接装纸上形成多个开孔,以此形成不同的焦油量、吸味的效果。
为便于消费者通过香烟套管3的针孔5进行打孔,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至少两个可环绕香烟套管3外壁的针带6,针带6上沿长边方向设有可刺入香烟套管3上针孔5的打孔针7。针带上打孔针7的布置有多种情况,例如针带6上打孔针7的条数与香烟套管3上针孔5的圈数对应,如图2中(a)、(b)所示均为三条,这两个针带6上打孔针7的间隙是不同的,图2(a)中针带6上打孔针7的间隙与香烟套管3上针孔5的间隙对应一致,但是图2(b)所示的针带6上打孔针7的间隙相对要略大一些。针带6上打孔针7的条数也可少于香烟套管3上针孔5的圈数,如图2中(c)、(d)所示,此时打孔针7的间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由于在针带6上设置不同的打孔针7条数及间隙差异,使用不同的针带即可通过香烟套管3的针孔5在卷烟的滤嘴上形成不同的开孔,由于在接装纸上打孔对降焦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有效地达到降焦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可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打孔数量多少,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烟支的抽吸风格和烟气状况自由进行调整,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黄鹤楼科技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5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