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卷管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3154.3 | 申请日: | 2012-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嘉龙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3/44 | 分类号: | B29C53/4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卷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卷管机,用于特种高压硅胶管(发动机涡轮增压器、高速列车电器设备等)、软管的卷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硅橡胶、软管均采用挤出后编织成型,其弊病是:胶管本身强度低,抗压强度更低,胶管的密度疏松,抗爆裂压力小,为≤0.5-1.5mpa。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胶管强度的自动卷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卷管机,具有底架(1),在所述底架(1)的顶部装有两个左右平行布置的托辊(8),该托辊(8)通过其两端的安装座与底架(1)可转动连接,在托辊(8)的两端均设有平移气缸(9),该平移气缸(9)的活塞杆与托辊(8)对应端的安装座连接,且平移气缸(9)的轴心线与托辊(8)的轴心线相垂直;在所述底架(1)的上方设有门型梁(2),该门型梁(2)与其内部的固定门型梁(4)滑动配合,所述固定门型梁(4)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底架(1)的顶端,固定门型梁(4)的横梁与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升降气缸(3)的缸体安装于门型梁(2)的横梁上,在门型梁(2)底部的一端安装起动电机(5),门型梁(2)底部的另一端安装顶紧气缸(6),该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指向起动电机(5),并在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上装有顶锥(7),所述顶锥(7)和起动电机(5)的输出轴均从固定门型梁(4)对应侧的导轨中穿过。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起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顶锥用于安装模芯,硅橡胶与纺纶针织布压延好的胶片放在模芯上,通过升降气缸可以控制门型梁及模芯向下垂直运行,当向下运行一定行程后,起动电机开始运转,并带动模芯做自转,模芯运动至下行终点,通过平移气缸推动两个托辊向模芯靠拢,并在模芯自转的摩擦下,形成三辊同时运转,在各自平移气缸的压力下,两个托辊会对模芯施加应力,直至胶管密实、力矩平衡为止。
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胶管,由整张纺纶纤维卷制而成,而且每层布中均匀的夹带着被挤压密实的硅胶,由此大大提高了胶管的强度,其抗爆裂强度为≥3-20mpa。
作为优选,为了使门型梁运动更平稳,在所述门型梁(2)的横梁上并排安装有两个升降气缸(3)。
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以简化操作,在所述固定门型梁(4)上装有与起动电机(5)相配合的行程开关。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胶管的强度,特别是抗压强度,在确保胶管密实的同时,能够将胶管的抗爆裂强度提高至≥3-20mpa,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性能可靠、卷管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芯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三辊同时运转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架1为框架结构,在所述底架1的顶部装有两个左右平行布置的托辊8,该托辊8通过其两端的安装座与底架1可转动连接,在托辊8的两端均设有平移气缸9,该平移气缸9的活塞杆与托辊8对应端的安装座连接,且平移气缸9的轴心线与托辊8的轴心线相垂直,同一托辊8所对应的两个平移气缸9同时动作,以带动该托辊8在左右方向移动,相应地可以调整两个托辊8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底架1的上方设有门型梁2,该门型梁2内设置固定门型梁4,所述固定门型梁4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架1顶端的两边,在所述门型梁2的横梁上并排安装有两个升降气缸3,这两个升降气缸3相互平行,各升降气缸3的缸体固定于门型梁2的横梁上,而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与固定门型梁4的横梁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门型梁2与固定门型梁4滑动配合,在所述门型梁2底部的一端安装起动电机5,门型梁2底部的另一端安装顶紧气缸6,该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指向起动电机5,并在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上装有顶锥7,所述顶锥7与起动电机5的输出轴在同一高度上,顶锥7和起动电机5的输出轴均从固定门型梁4对应侧的导向槽中穿过。在所述固定门型梁4上装有与起动电机5相配合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该行程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与起动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模芯10放置在起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顶锥7之间,控制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使顶紧气缸6的活塞杆带动顶锥7向起动电机5的方向运动,直至模芯10被顶紧在起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顶锥7之间(见图2),接着将硅橡胶与纺纶针织布压延好的胶片放在模芯10上,通过升降气缸3可以控制门型梁2及模芯10向下垂直运行,当向下运行一定行程后,触动行程开关,由行程开关导通起动电机5的控制电路,使起动电机5开始运转,并带动模芯10做自转,模芯10运动至下行终点,通过平移气缸9推动两个托辊8向模芯10靠拢,并在模芯10自转的摩擦下,形成三辊同时运转(两个托辊8和模芯10一起转动),在各自平移气缸9的压力下,两个托辊8会对模芯10施加应力,直至胶管11密实、力矩平衡为止(见图3)。完成卷管动作后,通过升降气缸3控制门型梁2及模芯10向上运动,当运行至行程开关被触动时,起动电机5停止运转,最后通过顶紧气缸6缩回顶锥7,即可卸下模芯10和卷制好的胶管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嘉龙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嘉龙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拉伸机的横拉入口纠偏装置
- 下一篇:橡胶短纤维层叠取向挤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