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吸能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69439.X | 申请日: | 2012-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礼;许国兴;宋文学;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吸能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客车前架端的车用吸能盒。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轻客车型纵梁前端距前柱距离很近,预留的碰撞变形吸能区域很小,不能有效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前部变形严重,非常容易对发动机舱和转向机构造成破坏,对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吸能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纵梁前端距离前柱近,吸能区域小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吸能盒,包括吸能盒壳体和隔板;所述吸能盒壳体为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吸能盒壳体的开口处与车体的碰撞加强装置固定在一起,形成封闭的盒状结构;所述隔板固定在吸能盒壳体内部,且垂直于碰撞加强装置的接触面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多个,各个所述隔板均倾斜的固定在吸能盒壳体内部,且相邻的两个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相邻两个隔板的倾斜角度的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设有翻边,所述隔板通过其两端的翻边与吸能盒壳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隔板两端的翻边与吸能盒壳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优选地,所述隔板两端的翻边与吸能盒壳体的焊接方式为二氧化碳保护焊断续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一个波浪形的弯折板。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壳体为金属板折弯后形成的一侧开口的盒体。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碰撞加强装置上设置吸能盒壳体以及在吸能盒壳体内设置隔板,增加了车架前端强度,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抵御侵入变形,提高了车辆的安全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便于与车辆配合,减少工艺改进,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碰撞加强装置的俯视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碰撞加强装置的侧视装配图。
图中,1:吸能盒壳体;2:隔板;3:碰撞加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吸能盒包括:吸能盒壳体1和隔板2。通过在碰撞加强装置3的前端增设吸能盒壳体1和隔板2来增强车架的强度。
吸能盒壳体1为金属板折弯后形成的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吸能盒壳体1的开口处与车架前端的碰撞加强装置3采用塞焊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封闭的盒状结构;此种结构使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其中,吸能盒壳体1与碰撞加强装置3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其他焊接方式或者为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隔板2为多个,均位于吸能盒壳体1内部,所述隔板2的上下两端设有翻边,且隔板2两端的翻边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断续焊与吸能盒壳体1固定在一起,隔板2与吸能盒壳体1的固定方式也可以为其他焊接方式或者为其他固定连接方式;隔板2垂直于碰撞加强装置3的接触面所在的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9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容器水压试验的翻转架
- 下一篇:动力缸用外螺纹式球铰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