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式LED灯珠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908.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全;余志超;李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6290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式 led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珠,尤其涉及一种贴片式LED灯珠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在照明领域,LED光源因具有使用低压电源、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等优点,成为新一代主流照明光源,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作为照明光源的LED灯管、LED球泡灯等已经逐渐取代了现有的白炽灯、荧光灯等;现有技术中的LED灯珠,一般采用一颗大功率LED晶片,其驱动电压一般为3-4V,工作电流一般为350MA左右,在这种电压及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晶片老化过快,灯珠光通量衰减块,使用寿命短及使用稳定性差等问题,此外,单颗晶片的光效和亮度均不足,不能满足部分场合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老化及衰减慢,稳定性好,且光效和亮度高的贴片式LED灯珠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贴片式LED灯珠的改良结构,它包括LED支架及LED晶片,所述LED支架包括绝缘支架主体及连接于绝缘支架主体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主体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可容纳LED晶片的容纳腔,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导电引脚及伸入至容纳腔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容纳腔底部,其改进在于:
所述四个导电端子成对称结构,于所述绝缘支架主体中间镶嵌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部分显露于所述容纳腔底部形成固晶部,所述四个导电端子的四个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固晶部的两侧;
于所述固晶部上设有两组LED晶片,每组LED晶片包括两颗串联的LED晶片,其中一组LED晶片的正极通过一金线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负极通过一金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另一组LED晶片的正极通过一金线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负极通过一金线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
所述金属片由分别独立的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组成,所述两组LED晶片中的其中一组LED晶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另一组LED晶片安装于第二金属片上。
所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对称,两组LED晶片对称设置于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上。
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贴片式LED灯珠,在LED支架中设置金属片,在金属片上设置四颗LED晶片,每颗LED晶片的工作电流为40MA左右,如此,LED灯珠的老化及衰减更慢,其使用寿命更长,且性能更加稳定,此外,四颗LED晶片的光效及亮度更强,发光的均匀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绝缘支架主体1;导电引脚21(31、41、51);连接部22(32、42、52);第一金属片61;第二金属片62;LED晶片7;金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贴片式LED灯珠的改良结构,它包括LED支架及LED晶片7,所述LED支架包括绝缘支架主体1及连接于绝缘支架主体1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主体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可容纳LED晶片7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导电引脚21、31、41、51及伸入至容纳腔内的连接部22、32、42、52,所述连接部22、32、42、52显露于所述容纳腔底部。
四个导电端子成对称结构,于所述绝缘支架主体1中间镶嵌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部分显露于所述容纳腔底部形成固晶部,所述四个导电端子的四个连接部22、32、42、52分别位于所述固晶部的两侧。于所述固晶部上设有两组LED晶片7,每组LED晶片7包括两颗串联的LED晶片7,其中一组LED晶片7的正极通过一金线8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22电性连接,负极通过一金线8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32电性连接;另一组LED晶片7的正极通过一金线8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连接部52电性连接,负极通过一金线8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连接部42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